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黄斑水肿

黄斑水肿

  别名:囊样中心视网膜水肿

概述

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是常见眼底病,但它不是一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眼底疾病在黄斑区的表现。

病因

可以引起黄斑囊样水肿的最常见的疾病有: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炎、黄斑区视网膜前膜、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或Coats病、葡萄膜炎、中间部葡萄膜炎、白内障或其他内眼术后、黄斑区脉络膜的新生血管、视网膜色素变性,以及少见的烟酸中毒、青年性视网膜劈裂、Goldmann-Favre综合征和特发性黄斑囊样水肿等多种疾病。

症状

Irvine-Gass综合征: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些白内障术后的病人发生黄斑囊样水肿,特称为Irvine-Gass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多发生在白内障术后4~12周。据Irvine统计围手术期没有任何并发症。成功的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的病人,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大约50%~70%的病人有黄斑周围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因而有人认为这种渗漏很可能是术后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这些手术成功的病人,多数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眼底镜下90%以上查不出有眼底改变,只在做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时发现有黄斑囊样水肿。但黄斑囊样水肿严重时,可有明显的视力障碍。Gass指出只有5%~15%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有渗漏的病人发生视力障碍。
   特发性黄斑囊样水肿(idiopathic cystoid macular edema):首先必须详细询问病人有无眼部手术、激光、以及眼部外伤的历史;然后仔细检查眼前节,包括KP、前房浮游细胞、Tyndall现象,以排除极轻微的前部葡萄膜炎;然后再充分散大瞳孔,用裂隙灯仔细检查玻璃体有无炎性细胞,再用间接检眼镜、三面镜详细检查睫状体平坦部及眼底周边部以排除中间部葡萄膜炎;并且应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排除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所有能够引起黄斑囊样水肿的各种眼部疾病后,方能诊断特发性黄斑囊样水肿

诊断

临床上单凭检眼镜很难作出黄斑囊样水肿的诊断。应当用检眼镜结合三面镜或者裂隙灯加前置镜-90D镜,利用裂隙灯的细窄裂隙检查黄斑区,可见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和血管暗影,周后部反光照射,有时可见黄斑区呈蜂窝状外观、视网膜有囊样间隙。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是诊断黄斑囊样水肿必不可少的手段,是诊断黄斑囊样水肿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诊断黄斑囊样水肿的金标准。近年来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可以极为清晰的显示后极部视网膜黄斑区囊样水肿的外观,也是诊断黄斑囊样水肿的最好方法之一。

治疗

少数非特异性、非炎性黄斑囊样水肿,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也不适宜使用激光治疗,例如Irvine-Gass综合征、特发性黄斑囊样水肿,可给乙酰唑胺及消炎痛药物口服。Cox等应用乙酰唑胺治疗黄斑囊样水肿有较好的疗效;林季建等也报告了37例黄斑囊样水肿病人使用乙酰唑胺后获得较好效果。他们的报告证实,乙酰唑胺以及其他碳酸酐酶抑制剂可以减轻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
  乙酰唑胺可能是通过抑制碳酸酐酶,也可能是抑制了γ-glutamyltransferase,从而改变了离子运输的极向,致使视网膜下的液体经过视网膜色素上皮引流至脉络膜。因此有人认为乙酰唑胺可能是治疗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引起的视网膜水肿的最有效的方法。最新的报告乙酰唑胺也可以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后者是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所致,因此碳酸酐酶抑制剂可能是在平衡渗漏与吸收,弥补代偿与失代偿间的临界线处起作用。所以,不论渗漏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的破坏还是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损害,乙酰唑胺均可能起到治疗作用。
   消炎痛作为前列腺素抑制剂,可以作为预防黄斑囊样水肿的药物,减少血管性的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