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别名:Idiopathic tropical malabsorption syndrome

概述

热带口炎性腹泻(tropic sprue)好发于热带居民的慢性进行性吸收不良性疾病,病因未明,以小肠结构和功能异常为特征。本病在南美、非洲、印度等东南亚各国最为常见,任何年龄均可罹病。

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现认为可能由一种或多种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慢性小肠感染,与麦胶饮食无明确关系。本病有流行性、季节性,广谱抗生素治疗有效,但粪便、小肠内容物以及肠粘膜中未发现病原菌。营养缺乏,如蛋白质、维生索B族、叶酸等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但不是重要的原因。

症状

乏力、腹泻腹痛,大便每日1~2次,或十多次,粪便量大,呈糊状,色淡恶臭,油腻泡沫状。约30%的病例有脂肪泻。低白蛋白血症,口服蛋白耐量试验显示吸收延缓。50%的病人有葡萄糖耐量不正常,约90%的病例木糖吸收试验尿排出量减少。维生素A及B12吸收试验亦不正常。

诊断

根据发病地区、临床表现、小肠吸收功能减损以及小肠活组织病理表现可作出诊断。

治疗

维生素B12、叶酸治疗时间要维持一年。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口服四环素250~500mg,4次/d,共1个月,随后改为2次/d,共5~6个月。应用磺胺类药同样有效,琥磺噻唑(suifasuxidine)1g,4次/d,口服1个月,后改为2次/d,共5个月。经过治疗后贫血及舌炎迅速恢复,食欲好转,体重增加,肠粘膜病变有改善,肠粘膜酶活力增加。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