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杭廷顿病

杭廷顿病

  别名:慢性进行性舞蹈病

概述

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D)又称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 chorea)、慢性进行性舞蹈病(chronic progressive chorea)、遗传性舞蹈病(hereditary chorea),于1842年由Waters首报,1872年由美国医生George Huntington系统描述而得名,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基底节和大脑皮质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的舞蹈症、精神异常和痴呆为特征。本病呈完全外显率,受累个体的后代50%发病。

病因

本病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为第4号染色体基因突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见科学史话),病变主要累及基底节和大脑皮质。无论父亲还是母亲为患病者,其子女的患病率都为50%,故每代均有发病者。美国科学家James Gusella等(1983)将HD基因定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又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1993年Gusella及其分属于6个研究小组的57位研究人员宣布分离到了存在于4号染色体的突变基因并克隆成功,即致病的相关基因If15(interesting transcript 15)。它位于4号染色体的4p16.3区域D4S180和D4S182之间,命名为Huntingtin(亨廷素,Ht),是一个较大的蛋白质。在其开放阅读框的5’端有一个多态性的“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重复拷贝数n的正常值一般认为在11~34,而在亨廷顿舞蹈病患者可重复37~86次,这个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长度达到一定的范围(n>40)即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CAG重复序列的扩增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研究表明,CAG重复序列扩增越多,患者的起病年龄越早,如CAG重复序列达70~100个时会导致青年HD。当父系遗传时CAG重复序列的异常扩增较母系遗传时明显,所以父系遗传者发病也早于母系。
   由于CAG编码谷氨酰胺的拷贝数增加,亨廷顿因子(蛋白)中的谷氨酰胺就大量增加,加速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退变,其损伤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由于脑内特定部位神经元的死亡,可能导致:
   1.纹状体内多巴胺受体密度减少,多巴胺含量相对增多,催化乙酰胆碱合成的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减低,乙酰胆碱和其受体大大减少,多巴胺相对增加导致舞蹈样动作;
   2.尾状核和壳核中的γ-氨基丁酸(GABA)和催化γ-氨基丁酸合成的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显著减少,因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递质,其含量不足时即引起多动;
   3.其他神经调质如P物质、脑啡肽、强啡肽、缩胆囊素等减少,生长抑素和神经肽Y等也参与了本病的发病过程。

症状

本病好发于30~50岁,5%~10%的患者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10%于老年发病。患者的连续后代中有发病提前倾向,即早发现象(anticipation),父系遗传(paternal descent)的早发现象更明显,绝大多数有阳性家族史。起病隐匿,缓慢进行性进展,起病后平均生存期为15年。无性别差异。
   1.锥体外系症状:以舞蹈样不自主运动最常见、最具特征性,通常为全身性,程度轻重不一,典型表现为手指弹钢琴样动作和面部怪异表情,累及躯干可产生舞蹈样步态,可合并手足徐动及投掷症。随着病情进展,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可逐渐减轻,而肌张力障碍及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不稳等帕金森综合征渐趋明显。
   2.精神障碍及痴呆:精神障碍可表现为情感、性格、人格改变及行为异常,如抑郁、激惹、幻觉、妄想、暴躁、冲动、反社会行为等,注意力减退、记忆力降低、认知障碍及智能减退,呈进展性加重。
   3.其他:快速眼球运动(扫视)常受损。可伴癫痛发作,遗传性共济失调、偏头痛等。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大量消耗能量可使体重明显下降,常见睡眠和(或)性功能障碍。晚期出现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
   4.青少年型亨廷顿病:20岁前起病约10%,4岁前起病约5%。临床症状与成人不同,病程进展较快,肌张力障碍是突出表现,常以强直替代舞蹈样动作。

诊断

根据发病年龄,慢性进行性舞蹈样动作、精神症状和痴呆,结合家族史可诊断本病,基因检测可确诊,还可发现临床前期病例。

治疗

1.多巴胺D2受体阻滞剂:氟哌啶醇0.5~4mg,每日3次;氯丙嗪12.5~50mg,每日3次;奋乃静2~4mg,每日3次;硫必利0.1~0.2mg,每日3次;以及呱咪清等。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用药过程中应注意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2.中枢多巴胺耗竭剂:利血平0.1~0.25mg,每日3次;丁苯那嗪25mg,每日3次。
   3.其他可试用苯二氮革类以及左旋多巴等。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