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直肠前突

直肠前突

  别名:直肠前膨出

概述

直肠前突实际是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的疝,又称直肠前膨出,绝大多数发生在女性经产妇,偶有男性前列腺切除后发生本病。其发病率尚无确切数据。平均发病年龄43岁。

病因

1.类似疝的病理变化:直肠阴道隔结构松弛或损伤时,粪便在直肠压力的作用下向直肠前壁方向挤压使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逐渐疝人阴道穹,形成类似疝的病理变化。由于生物力学上剪力的存在,使粪便首先进入并积聚于直肠阴道隔薄弱处的囊袋内,如疝囊颈部相对狭窄则易造成粪便嵌塞于疝囊内难以排出。患者往往被迫用更大力量排便,又进一步作用于直肠前膨出部,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直肠前突。
   2.是盆底松弛综合征的一种表现:有人认为直肠前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可能是盆底松弛综合征的一种表现。有人将其分为低位、中位、高位3型。并认为低位型通常是严重的产科创伤、异常的肛管括约肌及会阴体造成的;中位型是直肠阴道隔薄弱或因为年龄、经产、不良排便习惯和腹腔压力增高出现的渐进的直肠前壁松弛;高位型则是由于阴道上1/3、主韧带和子宫骶骨韧带破坏或病理性松弛所致,与生殖器脱垂和阴道后疝有关。
   3.阴部神经受损学说:由于盆底异常下降使阴部神经过度牵拉损伤,导致神经功能损害,使支配的盆底肌群及直肠壁张力下降,神经损伤又加重盆底功能的失调,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认为,直肠前突发生是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直肠前突是便秘的原因还是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症状

1.症状:与直肠内脱垂相似。便意频频而排出困难或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和会阴部坠胀感,患者用手指插入阴道内加压帮助排便。少数患者可出现性交困难或疼痛排尿困难或尿失禁。
   2.体征:做排便动作时可见阴道后壁呈卵圆形膨出。肛门指诊直肠前壁有薄弱区,重者可见阴道后壁推至阴道外口。直肠前突如位置较高常合并盆腔脏器的脱垂,如子宫脱垂等。

诊断

1.诊断要点:正常人也可出现直肠前突,但无排便困难,因此有典型症状者须结合查体和排粪造影方可明确诊断。
   2.分类:直肠前突可分为高位、中位和低位三型。低位直肠前突多因分娩时会阴撕裂所致,常伴肛提肌、球海绵体肌撕裂。中位直肠前突是最常见的类型,其薄弱区呈圆形或卵圆形。
   根据排粪造影所显示的影像,直肠前突的深度分为轻、中、重三度。正常应<5mm;5~15mm为轻度;15~30mm为中度;>30为重度。
   3.排粪造影:是诊断直肠前突的可靠影像学依据。力排相直肠前下壁向前突出呈囊袋状,边缘光滑,内有钡剂潴留,黏膜相囊袋内仍潴留钡剂。该检查可测量直肠前突的形态、大小、长度以及深度,可发现并发症如直肠内脱垂或盆底失弛缓等。
   4.双重造影:包括盆腔造影、女性阴道内放置浸钡标志物、结合排尿造影和排粪造影,动态观察排便时盆底腹膜及各脏器位置、形态的改变。有助于直肠前突的分型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