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

  别名:放射诱发性皮炎

概述


   放射性皮炎(radiodermatitis)是指电离辐射(包括X、β、γ、射线等)引起的皮肤黏膜损害。其发生是由于电离辐射致DNA损伤或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等对组织造成急性或慢性损伤。本病包括在短时间内接受过量射线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以及长期积累剂量过多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造成的慢性放射性皮炎,电离辐射还会诱发产生皮肤恶性肿瘤。
  
  

病因

1.急性放射线皮炎
   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因未按操作规程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使患者于短时间内一次或多次接受大剂量放射线,引起急性反应。但敏感者即使在小剂量时也可发病。
   当机体接受过量的放射线照射后,细胞核内的DNA吸收辐射能量,从而影响其合成和分化过程,这种影响可逆或不可逆,表现出相应的皮肤损伤。
   2.慢性放射线皮炎
   多为长期、反复小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
   当反复小剂量放射线照射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细胞增殖或死亡,影响染色体的有丝分裂,并使细胞内基因突变。

症状


   1.患者常常是放射线工作人员或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
   2.急性放射性皮炎早期反应与热灼伤相似,可分为三度:
   一度:照射部位仅出现红斑,伴烧灼和刺痒感。过量照射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红斑,3~6周后可出现较持久的反应,常于暴露后6天出现,12天左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消退。
   二度:局部出现红斑、水肿和水疱,疱破后出现糜烂,以后结痂。愈合时间长短不一,常需1~3个月,遗留色素沉着或脱失、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及永久性毛发脱落。
   三度:损害累及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甚至深部肌肉、骨骼等,出现溃疡,常持续多年不愈,愈后留下萎缩性瘢痕。
   3.慢性放射性皮炎潜伏期自数月至数十年不等,表现为皮肤萎缩干燥、毛发脱落、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受到创伤不易愈合而出现溃疡和瘢痕。
   4.反复接受电离辐射可诱发多种恶性肿瘤,常见为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也可发生肉瘤、恶性黑素瘤等。潜伏期从4年到40年不等。
  
  

诊断


   1.有从事放射线工作或接受放射治疗史。
   2.照射部位出现急性灼伤样反应,或慢性萎缩性表现,损害部位与照射部位一致。
  
  

治疗

1.急性红斑时的治疗与接触性皮炎相类似,可以外用洗剂或粉剂,亦可用獾油、冰片蛋清或冰片蛋黄油外涂。糜烂时可用2%~3%硼酸溶液。
   2.有溃疡时可选用抗生素软膏、1%利凡诺软膏、30%蜂蜜鱼肝油软膏。
   3.分泌物多时可用复方硫酸铜溶液稀释后热湿敷,以改善血液循环,刺激肉芽新生。必要时可辅以盐酸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4.全身治疗:根据全身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皮质类固醇,输血或其他内科疗法。
  
  

预防


   加强个人安全防护措施,严格遵守放射操作规程,掌握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和总剂量。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