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乳头坏死
别名:坏死性肾乳头炎概述
肾乳头坏死(renal papillary necrosis)又称坏死性肾乳头炎或肾髓质坏死,是因肾内髓区缺血和/或严重感染导致的肾实质毁损性并发症,通常局限于肾乳头部。本症虽也可视为暴发过程的急性肾盂肾炎,但其本质上应归属于慢性间质性肾炎。
病因
本症病因众多,主要的有:糖尿病、尿路梗阻、肾盂肾炎、镇痛剂肾病、移植肾排异反应、镰状血红蛋白病、肾结核、巨球蛋白血症和肝硬化等。病因的相对比重各国报道不一,如美国以糖尿为最高,占总数的50%~60%。
症状
临床表现的轻重,取决于坏死的部位、范围和病变发展的速度。按起病方式和病程的不同可分为两型。
1.急性肾乳头坏死:常突然起病,重症可有寒战、高热、肾区疼痛、肉眼血尿和尿路刺激症状,有发展成败血症者。当坏死组织块或血凝块脱落堵塞输尿管时,可发生剧烈的肾绞痛和少尿。双侧肾乳头坏死时可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
2.慢性肾乳头坏死:常为隐匿起病,如同慢性间质性肾炎和镇痛剂肾病,亦可屡发肾盂肾炎样症状,或偶发肾绞痛;亦可呈间隙或持续镜下血尿,伴或不伴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亦有无临床症状者,偶因作泌尿系造影时发现环形征而被发现,或发展成肾功能不全时方呈现症状而被发现。外周血白细胞数常增高;约80%病人有蛋白尿、血尿、脓尿;有时尿液中可发现脱落的坏死肾乳头组织块;合并感染时尿细菌学检查可获阳性;常有程度不等的氮质潴留。泌尿系造影可见乳头区有杵状或斑点状充盈点,或乳头区有空洞、或肾小盏呈虫蚀样边缘,甚至整个肾乳头缺失等,具有诊断价值。超声探测、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诊断
在相关病因背景下,出现暴发性肾盂肾炎样临床过程,对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并伴有进行性肾功能减退者,有肾绞痛且排出坏死组织块者高度怀疑本症。对慢性起病者中有远端肾小管功能减退者也应提高警惕。如在尿中查到肾组织块并经病理学证实,或者影像学检查证实,诊断便可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