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别名:过敏性结肠

概述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和排便异常。

病因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公认的相关因素是心理障碍、内脏感觉过敏和胃肠运动紊乱,近年研究还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与急性胃肠道感染关系密切。
   1.心理因素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精神异常发生率高,可有焦虑、敌意、悲伤、抑郁和睡眠习惯紊乱,2/3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失业、家人死亡、性虐待、体罚、手术和婚姻破裂等)和某些社会问题(工作、经济、住房和人际关系),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心理因素可造成胃肠道动力或感觉功能异常。
   有心理障碍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往往表现出一些异常的医疗行为,最常见的是频繁就诊,还有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会因非胃肠道症状反复就诊于其他专科,接受本非必要的手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另一个特点是易受他人或既往经验影响而发病。
   心理因素影响胃肠功能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2.内脏感觉功能异常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内脏高敏感性,并可影响整个消化道(食管、胃、小肠、结肠、直肠、肛管),但以直肠敏感性增加为明显。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内脏高敏感性表现为对正常刺激的感觉阈值降低、对伤害性刺激的强烈反应。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感觉功能障碍表现在不同的水平,包括外周、脊髓、高级中枢,而以外周和高级中枢研究较多。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迷走活性显著升高,便秘型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对伤害性刺激反应异常。
   3.胃肠运动紊乱
   腹泻型患者口-盲肠食物通过时间显著少于正常人和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腹泻型患者肛门内外括约肌对排便的屏障功能均有所减弱,表现为静息状态下肛门内括约肌压力、肛门直肠压差低,而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压力增幅降低。便秘型患者结肠高幅蠕动性收缩减少。
   4.肠道感染
   1/4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是在急性胃肠感染后发病,其病原体包括弯曲杆菌、志贺菌和沙门菌等。发病可能与肠道局部神经免疫网络可塑性改变有关,急性肠道感染后,肠道出现显微结构异常、肥大细胞增多、局部神经功能异常,从而造成肠道运动、分泌、感觉障碍。
   5.其他
   (1)食物因素:33%~66%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出现食物不耐受,以碳水化合物不耐受为主。少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有食物过敏。
   (2)家庭和遗传因素: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同卵双生患者双方发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患者。

症状

1.腹痛:为慢性腹痛,部位不确定,左下腹多见或弥漫而非局限。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轻重程度不等,从轻微的腹部不适到剧烈腹痛。常在进餐后发生,有排便后完全缓解的特点。肠易激综合征的腹痛仅发生在清醒时,无夜间痛醒。
   2.排便异常:可以腹泻,便秘,或腹泻和便秘交替。腹泻时大便不成形或水样,可有粘液但无脓血,通常便前有腹痛,排便后腹痛缓解。便秘为主时大便干硬,数天一次,或有明显的排便不净感。
   3.其他表现:多数病人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腹胀、食欲不振、早饱、胃灼热、嗳气等。还可有其他系统表现如失眠、心慌、头晕、头痛、乏力等。部分病人有明显焦虑或抑郁表现。

诊断

本病的诊断是在除外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做出的,因此,应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器质性疾病。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诊断标准为2000年制订的罗马Ⅱ标准:
   1.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
   2.在过去12个月中,腹部不适和疼痛的时间不短于12周,症状可以是不连续存在,且具备以下3项中的2项:
   (1)排便能使其缓解或减轻;
   (2)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3次/天或<3次/周);
   (3)伴有排便性状(外观)的改变(干硬或稀便)。

治疗

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应采取心理治疗、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不可单纯依靠药物,药物治疗以对症为主。另外,肠易激综合征初步确诊后即可开始治疗,在观察疗效的同时进行有关检查,进一步排除器质性疾病。
   1.心理治疗:消除病人的精神顾虑,应帮助病人分析并找出可能的诱发因素,以便尽可能避免这些诱因。
   2.饮食疗法:除避免可能成为诱因的敏感食物外,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应避免进食过多产生肠气的食物。产生肠气多的食物有:牛奶及奶制品、豆类、洋葱、萝卜、芹菜、葡萄干、香蕉等;产生肠气中等的食物有:面食、茄子、土豆、柑橘类等;产生肠气少的食物有:肉类(鱼、禽)、黄瓜、西红柿、米类等。对于便秘或排便不畅者,可多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
   3.药物治疗:以对症为主,根据症状选择。
   (1)亲水胶体(可溶性纤维)能够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使粪便松软,因此对腹泻和便秘病人均适用,尤其是对腹泻、便秘交替的病人。
   (2)匹维溴铵(得舒特),为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的钙离子拮抗剂,主要用于腹痛明显者,用法为口服50mg/次,每天三次。
   (3)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用于腹胀、便秘者。
   (4)止泻药如洛哌丁胺(易蒙停)、复方苯乙哌啶,用于腹泻严重者,应短期应用。
   (5)微生态制剂如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乳酸菌素、整肠生等,用于调整肠道菌群,对部分病人可能有效。
   (6)抗抑郁、抗焦虑药,如百优解、赛乐特(帕罗西汀)、黛力新等,用于精神神经症状明显者。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