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别名:Iron-deficiency anemias

概述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体内储铁缺乏或储铁耗尽( iron depletion,ID),致使用于合成Hb的铁不足所引起的贫血,是机体慢性渐进性铁缺乏的后果,出现IDA之前经历了储存铁缺乏期和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即隐性缺铁的阶段。IDA可因铁摄人不足(食物缺铁)、供不应求(孕妇)、吸收不良(胃肠道疾痫)、转运障碍(无转铁蛋白血症、肝病、慢性炎症)、丢失过多(各种失血)及利用障碍(铁粒幼细胞贫血、铅中毒、慢性病性贫血)等类型。临床表现面色苍白、乏力、气促、口角炎、萎缩性胃炎和反甲等。

病因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主要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和丢失过多两大类。铁摄入不足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偏食或吸收不良。造成铁摄入不足的其他原因是药物或胃肠疾患影响了铁的吸收,某些金属如镓、镁的摄入,制酸剂中的碳酸钙和硫酸镁,溃疡病时服用的H2抑制剂等,均可抑制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炀手术后胃酸减少影响铁的吸收等,均是造成铁摄入不足的原因。在临床上铁丢失过多在男性常是由于胃肠道出血,而女性则常是由于月经过多。胃肠道出血常见原因是由于膈疝、食管静脉曲张、胃炎(药物及毒素引起)、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痔、动静脉畸形、息肉、憩室炎、肿瘤及钩虫感染。酗酒、服用阿司匹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非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炎药者,以及少见的血管性紫癜、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及维生素C缺乏症等,也常会有胃肠道的小量慢性失血。其他系统的出血,见予泌尿系肿瘤、子宫肌瘤、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和咯血,止血凝血障碍性疾病或服用抗凝剂等。
   此外,妊娠期平均失血1300ml(约680mg铁)需每天补铁2.5mg。在妊娠的后6个月,每天需要补铁3~7mg/d。哺乳期铁的需要量增加0.5~1mg/d。如补充不足均会导致铁的负平衡。如多次妊娠则铁的需要量更要增加。
   献血员每次献血400ml约相当于丢失铁200mg。约8%的男性献血员及23%女性献血员的血清铁蛋白降低。如在短期内多次献血,情况会加重。

症状

1.贫血表现:常见乏力、易倦、头昏、头痛、耳鸣、心悸、气促、纳差等;伴苍白、心率增快。
   2.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炎、缺铁性吞咽困难(称Plummer-Vinson征);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匙状甲)。
   3.缺铁原发病表现:如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妇女月经过多,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管内溶血的血红蛋白尿等。

诊断

仔细询问及分析病史,加上体格检查可以得到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线索,确定诊断还须有实验室证实。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明显,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治疗

首选口服铁剂,如0.1g,每日3次。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且易耐受。应注意,进食谷类、乳类和茶等会抑制铁剂的吸收,鱼、肉类、维生素C可加强铁剂的吸收。口服铁剂后,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若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吸收障碍,可用右旋糖酐铁(iron dextran)肌肉注射,每次50mg,每日或隔日1次,缓慢注射,注意过敏反应。注射用铁的总需量(mg):(需达到的血红蛋白浓度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0.33×患者体重(kg)。

预防

缺铁性贫血大多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重视营养知识教育及妇幼保健工作,如改进婴儿的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和及时添加辅食,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适当补充铁剂等;在钩虫流行区应进行大规模的寄生虫防治工作;及时根治各种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等。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