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鼻出血

鼻出血

  别名:鼻血

概述

鼻出血(epistaxis;nosebleed)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因鼻腔鼻窦邻近部位如鼻咽部病变、海绵窦病变、颈内动脉破裂及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经鼻腔流出,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导致鼻出血。

病因

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大两类,可以是单一病因,或多种病因并存。
   1.局部原因
   (1)外伤:因外伤、手术等致鼻、鼻中隔、鼻窦、颅前窝及颅中窝底损伤引起鼻出血,如果筛前动脉破裂,颈内动脉破裂或假性动脉瘤破裂,可导致严重的鼻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剧烈咳嗽、喷嚏、擤鼻、挖鼻、经鼻腔插管及鼻-鼻窦内气压突然变化如高空飞行、登高山及潜水等也可引起鼻出血。
   (2)炎症:①鼻腔鼻窦的非特异性炎症:急性鼻炎、急性鼻.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②鼻腔鼻窦的特异性感染:鼻硬结症、结核、麻风、白喉、梅毒、HIV、鼻真菌病等,均可因黏膜病变致鼻出血。
   (3)鼻中隔疾病:①鼻中隔偏曲:多发生在嵴或矩状突附近或偏曲的凸面,此处黏膜较薄,张力较大;②鼻中隔溃疡:黏膜糜烂、结痂、溃烂;③鼻中隔穿孔:穿孔缘干燥或结痂,这些病变常有鼻衄症状。
   (4)肿瘤:发生于鼻腔、鼻窦的良性肿瘤(如血管瘤、乳头状瘤、纤维血管瘤等)及恶性肿瘤(如鳞癌、腺癌、肉瘤、淋巴瘤等);发生于鼻咽部的纤维血管瘤及鼻咽癌等均可导致鼻出血。早期出血量一般不多,但可反复发生。晚期破坏大血管者,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血管性肿瘤出血一般较剧。
   (5)其他:鼻腔异物、鼻腔昆虫等,可引起反复鼻出血。
   2.全身原因
   (1)心血管疾病:①动脉压升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心力衰竭等;②静脉压增高:如二尖瓣狭窄、肺水肿等。以动脉压升高或波动引发鼻出血多见,发生在易出血区可见搏动性出血,发生在鼻腔后部,出血量较多,不易止血。
   (2)血液疾病:①血小板质或量的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②凝血机制的异常:如血友病、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大量应用抗凝血药物、溶栓降纤药物、异常蛋白血症等。鼻腔以渗血为主,双侧多见,常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
   (3)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疟疾、猩红热、伤寒、出血热及传染性肝炎等,多因高热,鼻黏膜充血、干燥,以致出血,出血部位多在易出血区。
   (4)严重营养障碍及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P、K及钙等缺乏时,引起血管脆性改变及影响凝血过程,易发生鼻出血。
   (5)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磷、汞、砷、苯等中毒,可破坏造血系统的功能引起鼻衄。
   (6)内分泌失调:主要为女性,代偿性月经、妊娠期及绝经期鼻出血,可能与激素水平及血管脆性有关。
   (7)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有家族史,多见双侧鼻中隔黏膜下、舌体、口唇、手掌毛细血管扩张,双侧鼻出血较剧且反复发生。
   (8)肝、肾慢性疾病及风湿热等:肝功能损害、凝血障碍及小血管损伤也可伴发鼻出血。
  

症状

鼻出血由于原因不同其表现各异,多数鼻出血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涕中带血、数滴或数毫升,重者可达几十毫升甚至数百毫升以上,导致失血性休克。反复少量出血则可引发贫血。多数少量出血可自止或自行压迫后停止。出血部位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Little区),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少年儿童鼻出血几乎全部发生于易出血区;青年人也以此区出血多见。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常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出血部位多见于鼻腔后部,位于下鼻甲后端附近的吴氏鼻。鼻咽静脉丛(Woodruff naso-nasopharyngeal venous plexus)及鼻中隔后部的动脉出血为鼻后部出血的较常见部位。此部位出血一般较为凶猛,不易止血,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从口吐出。局部疾患引起的鼻出血,多限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内交替或同时出血

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及出血情况,确认出血源于鼻腔或相邻组织,排除咯血和呕血。
   2.确定出血部位。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局部和全身检查(测量血压、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等),必要时辅以多种影像学检查。
   4.估计出血量,评估患者当前循环系统状况,有无出血性休克,必要时尚须与有关科室共同会诊。
   5.排查全身性疾患。

治疗

1.给予足够的维生素C、K、P等,并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2.适当应用止血剂,如凝血酶、抗血纤溶芳酸、氨基己酸、酚磺乙胺、云南白药等。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