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

  别名:疤痕瘤

概述

瘢痕疙瘩(keloid)可继发于外伤、烧伤、烫伤、感染、注射或手术后,系结缔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患者多具瘢痕体质,有的有家族史,有人认为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因

病因不明,在特殊体质人群的易感部位发病,创伤及手术切口往往是直接诱因。瘢痕高出皮面,超出原有皮损范围,由大量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所致。

症状

1.通常好发于前胸、肩部、颈部、耳、四肢等。前胸及背部皮损通常由痤疮引起。
   2.红棕色隆起的斑块,不规则形,质地坚硬,大小不一,有时有毛细血管扩张,表面大于基底部。
   3.自觉瘙痒、灼痛或刺痛。

并发症

激素药物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常发生以下并发症,并加以防治:
   1 局部组织萎缩:注射时应严格掌握层次,只能将药液注入到瘢痕疙瘩实体中,当将药液注入到瘢痕实体中时,瘢痕会明显膨隆呈苍白色,表面呈橘皮样外观。当药液开始向周围组织浸润时应及时停止加压,拔出针头。拔针时应先将注射器减压,否则易使药液喷于体外。
   2 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脱失:避免药物浸润到正常组织中,对瘢痕部位的色素异常可手术切除。
   3 病灶周围毛细血管扩张:预防方法是注射时准确掌握药物的浸润范围,勿侵犯正常皮肤,此外,注射药物后配合硅胶膜外贴密封瘢痕及周围组织可防止毛细血管增生,并能使已扩张的血管逐渐闭合。
   4 生理机能失调:此时应及时停药。激素类药物的这类副作用是可逆的,一般停药后1~2个月内月经会完全恢复正常,个别患者需到妇科对症处理。在停药期间应改用非激素类药物继续注射。国内刘文阁曾经报道采用抗组胺药苯海拉明为主药代替曲安缩松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显著,且副作用甚小。对于不适于注射激素类药物的6岁以下儿童和月经紊乱或正处于哺乳、妊娠期的女性患者尤为适用。
   5 局部组织坏死:单次注射剂量不应超过80吨,而且浓度也不宜过大,曲安萘德与2%利多卡因之比以1:1~3为宜。
   6 皮损扩大: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
   7 皮下药物颗粒沉积钙化灶形成:若注射的层次过浅,随着瘢痕的萎缩变薄会逐渐暴露出来而形成条索状或点状的白色钙化灶,影响局部美观,此钙化灶会通过身体的排异反应逐渐清除,也可通过手术方式剔除。
   8 过敏反应:普鲁卡因有致敏性,可改用利多卡因。并根据过敏程度口服或静脉应用抗过敏药。

诊断


   1.好发于前胸、肩背等处。
   2.质硬的红棕色隆起斑块,范围超越创面,呈蟹足样。
   3.组织病理: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殖,胶原束排列与表皮平行,血管增生,少量炎性细胞;晚期真皮内胶原纤维呈透明变性,胶原束更致密,排列成同心圆形,皮肤附属器萎缩。
  
  

治疗

1.皮质类固醇注射或外涂。
   2.维A酸类软膏。

预防

1 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 初期及二期患者应予接触隔离。
   3 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孕妇或小儿患者应参照各专科护理。
   4 平时尽量减少对患处的机械、化学、热力的刺激;
   5 避免反复牵拉、磨擦、溃破、感染的发生。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