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别名:黑素细胞痣

概述

痣是表皮、真皮内黑素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表现。如果是高出皮面的、圆顶或乳头样外观的或是有蒂的皮疹,临床上叫作皮内痣;略微高出皮面的多为混合痣;不高出皮面的是交界痣。

病因

本病因表皮细胞发育过度引起表皮局限性发育异常所致。
   1.皮内痣:为大痣细胞分化而来,是更成熟的小痣细胞,并进入真皮及其周围结缔组织中。
   2.交界痣:痣细胞在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呈多个巢团状,边界清楚,分布距离均匀;每个巢内的上一半在表皮的底层内,下一半则在真皮浅层内。这些痣细胞为大痣细胞,色素较深。
   3.复合痣:在痣细胞进入真皮的过程中,常同时有皮内痣和残留的交界痣,为上述两型痣的混合形式。

症状

交界痣为淡棕色或深棕色斑疹、丘疹或结节,一般较小,表面光滑、无毛,平坦或稍高于表皮。一般不出现自觉症状。突起于皮肤表面的交界痣容易受到洗脸、刮须、摩擦与损伤的此外,并由此可能发生恶性变症状:如局部轻微痒、灼热和疼痛;痣的体积迅速增大;色泽加深;表面出现感染、破溃、出血,或痣周围皮肤出现卫星小点、放射黑线、黑色素环;以及痣所在部位的引流区淋巴结肿大等。恶性黑色素瘤多来自交界痣。

并发症

本病常并发其它先天性畸形,如牙齿发育异常、多指症、屈指症、骨骼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癫痫、神经性耳聋与精神发育迟缓等,称为表皮痣综合征炎症型。常自觉瘙痒,见于下肢单侧性。皮损因搔抓表面常有脱屑和结痂。可侵犯粘膜,在口唇粘膜面见有乳头状隆起,舌、颊粘膜、软腭、牙龈、女阴及阴道也可发病。发生于这些部位的损害,往往易误诊为尖锐湿疣,少数患者可并发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

诊断

1.常为浅黄或棕褐色疣状丘疹可呈线状带状或斑片状等不同形态。无自觉症状。
   2.皮损分布多种多样有二个特殊类型:
   (1)线状型多见于四肢,常从肢体近端向远端发展皮损多为线状或带状,单侧分布。
   (2)泛发型皮损可为各种形状为双侧性或分布于全身皮损也可出现在粘膜女阴等部位。
   3.本病常表现为淡黄色至棕黑色疣状损害其大小形态及分布各不相同开始为小的角化性丘疹逐渐扩大呈密集的角化过度性丘疹,灰白色或深黑色触之粗糙坚硬皱襞处损害常因浸渍而较软病变可位于身体任何部位如头部躯干或四肢一般无自觉症状,发展缓慢至一定阶段时即静止不变。

治疗

面积大的系统性损害可试服阿维A酯(依曲替酯),外用维A酸乳膏。

预防

1.避免阳光紫外线直接照射。
   2.避免搔抓,摩擦患处,以及避免在患处涂抹具有腐蚀性的刺激液体。
   3.保持患处清洁,无污染。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