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绦虫病

绦虫病

  别名:绦虫属感染

概述

绦虫病(taeniasis)是各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的总称。常见的有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和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系因分别进食含有活囊尾蚴的猪或牛肉而感染。较常见的还有短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和长膜壳绦虫,亦称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i Pisdeminuta)。短膜壳绦虫虫卵从粪便排出时即有感染性,可直接构成人与人之间的感染;长膜壳绦虫的传染源为家鼠,人因误食含似囊尾蚴的昆虫而感染。

症状

潜伏期2~3个月,即自进食猪带绦虫或牛带绦虫的囊尾蚴至粪便,中出现虫体节片的时间。短膜壳绦虫病的潜伏期为2~4周。长膜壳绦虫的潜伏期为18~20日。
   猪带绦虫病(taeniasis suis)与牛带绦虫病(taeniasis bovis)的症状多甚轻微,患者每不自觉,粪便中出现白色带状节片常为最初和唯一症状。牛带绦虫脱落的节片蠕动能力较强,常可自动从肛门排出。半数病人可有上腹隐痛,少数可有消瘦、乏力、食欲亢进等。偶有神经过敏、磨牙、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猪带绦虫病人因自体感染而同时患有囊虫病者可占2.5%~25%,感染绦虫的时间越长,自体感染的危险性愈大。短膜壳绦虫病或长膜壳绦虫病患者常无症状,重度感染可有腹痛、腹泻、食欲减退、头昏、消瘦等症状。

诊断

有进食生或未熟的猪、牛肉的历史,粪便中有白色带状节片排出或粪便中找到虫卯,则可确诊带绦虫病。但粪便中虫卵检出率低,粪便中排出的妊娠节片检查,不但可以确诊绦虫病,还可鉴别绦虫种类。膜壳绦虫亦靠粪便中查到虫卵或虫体节片确诊。

治疗

1.吡喹酮:首选药物,剂量为10~20mg/kg,单次口服。服药前晚要禁食,次日晨空腹服药,并给予缓泻药,促使虫体迅速排出。
   2.阿苯达唑(Albendazole),成人剂量为800mg/d,分2次服用,连用2天。
   3.甲苯达唑(Mebendazole),成人与儿童剂量均为300mg,每日2次,连服3天。
   4.氯硝柳胺(灭绦灵),成人剂量为2g,儿童剂量为1g,清晨空腹口服。
   5.巴龙霉素,空腹日服1g,每15分钟或4小时一次,连服4次,总剂量4g。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