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知识问答  > 科学求健康  > 健康的心理基础 > 为什么说“病从心生”?

为什么说“病从心生”?

 做到心理动态平衡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治多种疾病的手段,但这又是最难做到的。我们机体的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后,将神经冲动传递到脑内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痛觉中枢,最终上达大脑皮层,机体会作出相应的反应。当刺激过强时,为保护自己我们常以躲避来应对,例如闭眼、捂耳、掩鼻、咋舌、缩回手脚等。同时位于大脑额叶前叶、边缘系统、丘脑、下丘脑等部位的情绪中枢也会发生相应的反应,脑内的许多活性物质水平也随之波动,例如儿茶酚胺等含量过高使人紧张、焦虑、恐惧;血清素含量过低使人抑郁;内啡肽含量升高使人愉悦、痛感减轻还可使机体的免疫力提升。

 情绪波动在正常范围内对我们身心健康是合理的有用的而且是有益的,喜悦、爱慕、向往、满足、感激、友善、怜悯、同情、关爱等良性心理体验当然有益,即或淡淡的哀愁、隐隐的心痛、轻轻的伤感、微微的悲凉、理智的恐惧、适度的愤怒等也无大碍甚至利大于弊。外界环境的种种强烈刺激作用于我们机体,机体产生警觉反应,通常表现为:肌肉紧张、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水平提升等,这是为了做好迎战或逃避的准备,是人在进化中学会的本能,只要反应适度就利于保全自己。而机体的反应过强或过弱则都是有害的。

 贴心提示:如何实现心理平衡?

 实现心理平衡,适当控制情绪是关键。生活中人的情绪多种多样,要注意适度原则:驾驭愤怒情绪、克服紧张情绪、避免急躁情绪、避免消极情绪、 合理的宣泄、学会放松、顾及他人的情绪、营造情绪环境。



分享到:
(创建时间 2012-12)
主编:  刘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