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知识问答  > 知"瘟"防"疫"  > 保护胃肠道,预防“病从口入” > 伤寒菌“穿肠”致病本领如何?

伤寒菌“穿肠”致病本领如何?

 伤寒杆菌是引起伤寒病的病原体。伤寒杆菌从伤寒病人和带菌者的粪、尿排出,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人的胃肠道,使人感染。

 伤寒杆菌不仅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一样可“穿肠”而“驻”,在肠道里“定居”,而且还会钻入血液循环引起伤寒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伤寒杆菌进入肠道后在肠壁的淋巴组织中定居、生长、繁殖,引起肠道淋巴组织肿胀、坏死,最后发生肠道溃疡。因此,在伤寒的恢复期,肠壁经常会有很深的溃疡,容易并发肠出血和肠穿孔。在肠壁的淋巴组织中的伤寒杆菌还可进入血液,在肝、脾,骨髓中大量繁殖,引起败血症和毒血症,病人出现肝脾肿大和持续发热症状。伤寒病人在发热期间的一些表现非常特殊。在发病第6天左右,病人前胸、上腹可出现少量淡红色皮疹,被称为“玫瑰疹”。伤寒杆菌的内毒素可以在发热同时毒害心脏。一般情况下,随着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体温每升高1℃,心跳就会增加10次/分钟。但伤寒病人在发热时,心率却不能增加,被医生称为“相对缓脉”。伤寒杆菌的毒素还会毒害神经系统,使病人在发热时出现听力减退,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昏睡、神志不清、说胡话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合并支气管肺炎、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伤寒的整个病程一般持续4周,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

 伤寒杆菌还有三个“小弟弟”,分别是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它们也可以像他们的“大哥”一样引起类似于伤寒的病,被称为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和副伤寒丙。但临床表现轻于伤寒,病程也比伤寒短,肠道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少见。其中,副伤寒甲和乙常有腹痛呕吐腹泻胃肠炎表现。

 得了伤寒副伤寒一定要到医院住院治疗,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彻底治疗,以免复发或成为长期带菌者。



分享到:
(创建时间 2012-12)
主编:  蔡晧东     编撰:  cp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