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胃肠炎

胃肠炎

概述

胃肠炎通常因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化学毒物或药品导致。
  

病因

感染性胃肠炎可因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毒物及药物可引起化学性胃肠炎。
  

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其他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可能是脱水的征象)、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肌肉痛或关节僵硬、大便失禁等。剧烈的呕吐和腹泻可以很快导致脱水,其表现有虚弱、极度口渴、少尿或尿色加深、皮肤干燥、口干、眼球下陷,婴儿还可表现为啼哭时少泪。
  

诊断

胃肠炎通常根据症状即可诊断,但病因往往不明显。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可行大便培养检测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怀疑严重脱水的病人应注意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
  

治疗

治疗胃肠炎最重要的是补充水和电解质。通常患者只需卧床休息并饮用足量的水分(如口服补液盐溶液)即可。哺乳期的婴儿应继续哺乳。如果呕吐或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或有严重脱水,有必要进行静脉补液。呕吐剧烈时可加用止吐药。如果腹泻持续时间超过24~48小时并且没有迹象表明有更严重的细菌感染,可加用止泻药。通常儿童不建议使用止吐药和止泻药。
  由于抗生素可能会引起腹泻或促进耐药菌生长,即使胃肠炎的致病菌已经明确,抗生素通常也不建议使用。对于病毒感染所致的胃肠炎,抗生素并无效果。寄生虫感染所致胃肠炎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预防

1.不食不洁净的瓜果
  2.避免进食刺激性饮食
  3.勤洗手,注意餐具卫生,生食和熟食分开放置。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5-07-22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