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消极、疲惫、易疲劳?谨防「冬季抑郁症」来袭!
2021-12-16
来源: cht
最近天气骤变,一眨眼就踏入了冬天。天黑得早、亮得晚,使得白昼时间大为缩短。
伴随着天气变化的,还有人们的情绪变化:许多朋友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很容易变得颓废、情绪低沉,每天都起床困难、打不起精神,经常觉得做事集中不了注意力……
如果出现了以上症状,您可能需要当心了:也许是「冬季抑郁症」找上了门!
冬季抑郁症是什么
「冬季抑郁症」,是季节性情绪失调(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简称SAD)的别称。它是一种以冬季抑郁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问题,常在10月至11月的秋冬季开始发作,在春天即将来临的3月至4月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其特点是每年可反复发作。
相关研究表明,引起冬季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光照的不足。人体的生物钟无法迅速适应冬季的日照时间变短,因此出现生物节律的紊乱以及内分泌的失调,产生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
光照为何能影响情绪状态?
光照可直接影响人体内血清素与褪黑素的分泌。这两种物质又与人的情绪状态息息相关。
血清素
是一种天然的情绪调节剂,可使人情绪更平和。冬天日照的不足,会直接导致血清素分泌不足,引起无精打采、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情绪变化。
褪黑素
是一种由大脑的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可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受到光照影响,有昼少夜多的规律。而秋冬季昼短夜长,使得褪黑素分泌增多,导致人们很容易感到困倦与疲劳。
冬季抑郁症有何症状
季节与天气的变化,本身便会使人产生情绪状态的变化,多数人是能够自主调整的。不过,对于出现情绪抑郁、头痛焦虑、饮食失控、严重抑郁等症状的群体,则可能是患上了「冬季抑郁症」。
患者在病症的作用下,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幅降低。因此,需要及时前往医院的精神科,寻求专业的帮助。
冬季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症状出现于秋冬季,春天时症状减轻或消失。
以下症状,至少符合7条:
感到无助悲伤;
出现自杀想法;
更加嗜睡;
胃口大变(如喜食甜食或富含淀粉的食物);
体重增加;
感觉身体沉重;
容易筋疲力尽;
体力活动减少;
容易产生疲惫感;
难以集中注意力;
容易发怒生气;
对社交产生回避;
对他人的排斥特别敏感;
病症至少出现过两年。
* 具体的鉴定,以医院的检测为准。
冬季抑郁症如何应对
针对冬季抑郁症的治疗,通常有光照疗法、药物疗法、心理疗法等手段。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保证光照
每天都坚持在阳光下进行活动,如户外散步15~30分钟等,利用充足的光照促进人体内血清素的分泌、减少褪黑素的分泌,以起到保持心情愉悦、减少困倦的作用。
合理饮食
在饮食中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坚果、瘦肉、牛奶、海鲜、动物内脏等,以促进合成血清素;另外,也可多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转移注意
当感觉到自己陷入消极情绪时,学会有意识地适当转移注意力,做些令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如听歌、阅读、养花、与朋友聊天等,有助于提升愉悦感。
结语
冬季抑郁不要怕,多种措施防治它。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除了关注身体的健康,也不能忘记心灵的健康。
当感觉到情绪的不适严重影响到生活时,应当及时主动地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重获内心的平和与愉悦,减少病症对身心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