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拔牙不可怕,可怕的是...拔完没有血块!

拔牙不可怕,可怕的是...拔完没有血块!

2021-11-17  来源:

cht

干槽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名词。但是拔牙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却一点也不陌生。而干槽症,就是一种可能发生在拔牙之后的病症。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是干槽症。

 

什么是干槽症

干槽症(Dry Socket,DS)又称牙槽骨骨炎(Alveolar Osteitis,AO)、纤维蛋白溶解性牙槽炎等,干槽症是拔牙术后细菌感染引起的骨创感染,是一种拔牙术后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下颌阻生智牙拔除后。

干槽症的典型表现为剧烈疼痛、有腐败气味、周围组织感染等。

1.剧烈疼痛:拔牙后2-3天拔牙窝出现剧烈疼痛,可放射至耳颞部、下颌部和头顶部,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

2.有腐败气味:拔牙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坏死的残留血凝块,如用棉球蘸取内容物嗅之有恶臭。

3.周围组织感染:创口周围牙龈略红肿。

4.淋巴结肿大: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压痛。

 

干槽症发生的原因

干槽症的确切病因较为复杂,尚未完全明确。最主要的形成机制,可能与拔牙造成的创伤、伤口的细菌感染有关。干槽症的病因主要有如下几种:

1.血凝块未及时形成或提前破裂:通常情况下,在拔牙部位形成的血凝块,可保护显露的牙槽骨和神经末梢,也为新骨的生长,和软组织的修复提供了基础。

但干槽症患者拔牙部位,未能及时形成血凝块,或在伤口愈合前,血凝块就已破裂或溶解。缺乏血凝块的保护,牙槽骨和神经暴露在外,导致牙槽窝剧烈疼痛。

2.解剖部位:下颌后牙区域拔牙发生概率比较高,后牙的拔除视野不好,为了获得更好的拔牙视野很容易导致创口过大。

3.术后护理不佳:牙槽窝内食物残渣填塞,和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使疼痛症状进一步加剧。

4.吸烟:吸烟者更容易出现干槽症。

 

如何应对干槽症

干槽症与口腔手术后感染有关,一旦发生干槽症,治疗原则是彻底清创以及隔离外界对牙齿槽窝的刺激,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使用局部麻醉下的清创手术——碘仿纱条填塞法。

在阻滞麻醉下,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在牙槽窝内放入碘仿纱条。为防止碘仿纱条脱落,还可将牙龈缝合固定一针。

术后10天,可取出碘仿纱条。此时牙槽窝骨壁上已有一层肉芽组织覆盖,即使有少部分骨面暴露,也可不再换药,等待痊愈即可。

关于干槽症的预防,保证拔牙窝内有血凝块是重点。除尽量减少创伤,预防感染,尽力缩小创口外,在创口内放置各种制剂,均有不同的预防功效。临床采用云南白药粉剂局部填塞方法预防干槽症,也有良好效果。

 

结语

干槽症的发生跟拔牙术后的护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拔牙后应要注意,严禁刷牙、漱口、吐沫等动作。必须要保护好拔牙窝内的血凝块,减少发生干槽症的各种可能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