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腹膜后淋巴结炎

腹膜后淋巴结炎

概述

腹膜后淋巴结炎是由于细菌、病毒或结核杆菌感染形成的急性、慢性或结核性腹膜后淋巴结炎。本病手术前常难确诊。
  

病因

一般认为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1.细菌感染
  多来源于胃肠道的感染或其他器官经全身血液循环的感染。
  2.病毒感染
  多为上呼吸系统感染或腮腺炎等所致。
  3.结核杆菌感染
  腹膜后淋巴结炎结核性者较为常见,可原发于腹膜后淋巴结,也可继发于胃肠道、腹腔及肺部的结核病。
  

症状

1.急性腹膜后淋巴结炎
  多以高热及寒战为主要症状,伴有腹痛、腹胀、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体温可达39~40℃。查体可见腹部压痛及反跳痛,但肌紧张不明显。重者可有肠麻痹征象,腰背部叩痛,白细胞计数可增多。
  2.慢性或结核性腹膜后淋巴结炎
  本病起病多隐袭,症状含糊甚至缺乏。主要症状为腹部持续性或阵发性隐痛或胀痛,伴有低热、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本病腹痛可呈间断性发作,经抗感染或抗结核及解痉等治疗后往往效果不佳。腹部检查可触及包块或局限性饱满,有深压痛、无腹肌紧张,肠鸣音活跃。
  

诊断

X线、B型超声及CT检查、结核抗体或结核菌素试验。
  

治疗

主要是针对感染的性质给予抗菌药物或中药治疗。对结核性者应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但疗程需1~2年,对较大脓肿需做引流。对于比较局限的肿块或有邻近脏器受压迫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切除。
  

预防

预防结核病的发生是预防此病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5-07-22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