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虚证
概述
肝血虚证是肝血不足所产生的病证。以肝血的调节功能失常及相关脏器失养为特征。血液亏虚,肝失濡养,以头晕眼花,视力减退,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色淡,闭经,面色、睑色无华,爪甲不荣,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病因
多因脾肾亏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所致。肝血来源于脾胃腐熟、运化的水谷精微,同时又化生于肾精。若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运化失常,生血之源不足;或肾精不足,不能化生肝血;或肝脏有病,耗伤肝血,以及各种出血性疾病,均可损伤肝血,导致肝血不足,出现肝血虚证。
症状
以头晕耳鸣,双目干涩,视物昏花,甚或夜盲,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舌淡苔白,脉虚弱为主,妇女可兼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肝血不足,阳气易升,故头晕耳鸣;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目失濡养,所以目涩眼花,甚或夜盲;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白无华;爪为筋之余,肝血不足,不能荣筋,故爪甲干枯脆薄;肝藏魂,肝血不足,魂无所舍,故夜寐多梦;妇女肝血不足,不能充盈冲任二脉,则月经量少,而色淡,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血虚之证。若肝血虚损,血属阴,故可形成咽干烘热,潮热盗汗的肝阴虚。
诊断
1.与心血虚相辨别,两者均有血虚的临床表现,从各自的脏腑定位症状加以鉴别。
2.与肝阴虚作辨别,本证以血虚为特征,肝阴虚以阴虚为特征,表现为虚热之象。
辨证注意点:具备一般血虚的临床表现及具备肝的定位症状。肝血虚证,一般以筋脉、爪甲、两目、肌肤等失于血的濡养以及全身血虚的病理现象为辨证要点。
治疗
以养肝补血为法,常用四物汤、归芍地黄汤、当归补血汤。若见肝阴虚证,可选一贯煎等;若见肝风内动,可选补肝散、补肝汤、养血胜风汤之类。
1.肝血虚证
证候: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昏花,夜盲,手足麻木,筋脉拘挛,爪甲不荣,面色苍白或萎黄,形体消瘦唇淡无华,舌淡,脉细或弦细。治则:养肝补血。主方:补肝汤化裁。方药:当归、熟地、首乌、阿胶、白芍、元肉,紫河车等。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每日1~2剂,分2~3次服。
2.肝血虚,清窍失养
证候:眩晕,耳鸣,视物昏花,夜盲,妇女月经量少色谈,甚则闭经。治则:补血和血,养血填精。主方:四物汤加味。方药:当归、川芍、熟地、白芍、首乌、阿胶、鸡血藤。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每日1~2剂,分2~3次服。
治疗综述
1.天麻炖猪肝(鸡肝)
老年人手脚麻木或者不自主颤抖的,用鸡肝5只,天麻20克,加水适量,两味同煮服食,每日一次。眼睛干涩者,可用猪肝适量,白水炖服,不要加盐及其他调料,每日50克。
2.三七炖鸡
母鸡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补肾益精;三七性温味甘,能止血化瘀、消肿定痛,是一种优良的止血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有缩短血液凝固时间及使血管收缩的作用。本方具有补脾肾、益气血、止血消瘀补血美容抗衰老调理月经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