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小儿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小儿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别名:急性脊髓炎

概述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TM)是指原因不明的急性横贯性脊髓受累,又称急性脊髓炎(AM)。临床特征为患儿病损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丧失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病因

本病常有病毒感染作为前驱症状,如麻疹,水痘,疱疹,风疹,腮腺炎,EB病毒感染,流感病毒,埃可病毒及其他累及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病毒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可伴脊髓炎。
  

症状

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节段束带感,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运动障碍
  早期常见脊髓休克,表现为截瘫、肢体肌张力低和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征。休克期多为2~4周或更长,脊髓损害严重、合并肺部和尿路感染以及褥疮。恢复期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征,肢体肌力由远端逐渐恢复。
  2.感觉障碍
  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缺失,在感觉消失水平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较运动功能恢复慢。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早期尿、便潴留,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充盈过度,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自主排尿,称为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损伤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和水肿。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脊髓MRI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淋巴细胞及蛋白含量可有轻度增高,氯化物及糖均正常;做病毒特异性IgM抗体,OB抗体及IgG指数检查。此外,常规检查视力,眼底及视觉诱发电位,争取早期做脊髓MRI检查,有助区别脊髓病变的性质及范围。
  

治疗

1.药物治疗
  (1)激素  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MPIV)静脉注射治疗ATM,取得良好效果。连续3天或5天后,改为口服泼尼松,用药两周后每周减量1次,依次减完后停用,总疗程为1~2个月。甲泼尼龙(MPIV)治疗效果是缩短疗程,改善预后,用药安全且方法简便。
  (2)维生素  维生素B1(盐酸硫胺),维生素B6(盐酸吡多辛)共同应用,有助神经功能恢复。
  2.康复治疗
  瘫痪肢体要早期做被动活动,同时进行按摩,以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促使瘫痪肢体恢复。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5-06-16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