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崩漏

崩漏

病因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由血热、湿热、气虚、血瘀、外伤等所致。妇女月经病变,崩漏病(崩中、漏下),以及石瘕,胎漏、异位妊娠、产后血崩、产后恶露不绝,疫斑热、紫癜病、血溢病等病中皆可出现崩漏。崩漏病多因肾虚、脾虚、血热、血瘀,冲任不能约制经血所致。漏下多因肾虚、血瘀,冲任失约所致。崩中多因血热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或气虚冲任不固所致。
  

症状

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治疗

1.胞宫血热治疗原则:清热凉血止血。主要方剂:清热固经汤加炒蒲黄、血余炭、益母草等。
  2.瘀阻胞宫治疗原则:活血化瘀。主要方剂:逐瘀止崩汤加炒蒲黄、茜草炭等。
  3.胞宫湿热治疗原则:清热化湿止血。主要方剂:三妙红藤汤加减。
  4.气不摄血治疗原则:补气摄血。主要方剂:固本止崩汤加淮山、升麻、茜草炭等。
  5.肾阴虚治疗原则:滋补肾阴。主要方剂:左归丸去牛膝,加女贞子、旱莲草等。
  6.肾阳虚治疗原则:温补肾阳。主要方剂:右归丸去附子、肉桂,加黄芪、巴戟天、仙灵脾等。
  

治疗综述

1.体针法
  (1)实证治疗原则:行气散寒,通经止痛。取穴: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主要穴位:三阴交中极次髎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2)虚证治疗原则: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主要穴位: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操作: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
  2.耳针法选穴: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腹。每次选2~4穴,在所选的穴位处寻找敏感点,快速捻转数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也可用埋针或埋丸法。
  3.皮内针法选穴:气海,阿是穴,地机,三阴交。消毒穴位后,取揿钉型或麦粒型皮内针刺入,外用胶布固定,埋入2天后取出。
  4.皮肤针法选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腰骶部督脉,膀胱经,夹脊穴。消毒后,腹部从肚脐向下叩刺到耻骨联合,腰骶部从腰椎到骶椎,先上后下,先中央后两旁,以所叩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
  5.穴位注射法选中极,关元,次髎,关元俞。用2%普鲁卡因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药液,隔日1次。
  1.三七粉粥三七粉3克,大枣5枚,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三七打碎研末,粳米淘洗净,大枣去核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汁即成。日2次服食。适用于崩漏下血及其它出血症。
  2.红米生地粥生地黄50克,红米100克,冰糖适量。生地黄,洗净后煎取药汁,与红米加水共煮,煮沸后加入冰糖,煮成稀粥。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适用于血热崩漏,鼻衄及消化道出血,还可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注意事项]此粥不宜长期食用。服用期间,忌吃葱白、韭白、薤白及萝卜。
  3.阿胶粥阿胶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将糯米煮粥,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1~2沸,加入红糖即可。每日分2次服,3~5日为l疗程。适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血虚,咳血,衄血,大便出血等。注意: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的感觉,故宜间断服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预防

1.保健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蔬菜和水果增加营养,生活上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保证睡眠充足,保持精神愉快,防止不必要的思想压力。这对功血崩漏的防治很有效。
  2.药物止血可采用两种药物止血的方法:一是将子宫内膜脱落干净,可通过注射黄体酮实现;二是使子宫内膜生长,可采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做到。再用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安络血、维生素k、止血芳酸和止血敏等,一般可治疗功血崩漏。
  3.调节月经周期连续服用已烯雌酚等药物,连用20天,用药最后5天增加注射黄体酮。一般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合理治疗,可很快痊愈。对于有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在排卵前期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望调节月经周期。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5-06-16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