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棘球蚴病_常见疾病_中国公众健康网
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肝棘球蚴病

肝棘球蚴病

  别名:肝泡棘球蚴病

概述

肝包虫也称肝棘球蚴病(hydatid disease of liver),是由细粒棘球蚴或泡状棘球蚴引起的肝脏寄生虫病。牧区多见。

病因

细粒棘球蚴成虫(echinococcosis granulosa imago)寄生在犬、狐、豺和狼的肠道内,其虫卯随粪便排出,污染草场、水源和动物皮毛,牛、马、骆驼、羊、猪和人为中间宿主。人食入被虫卵污染的水或食物,或接触皮毛被污染的犬、羊等动物后,将附于动物皮毛上的虫卵食入。虫卵在胃或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蚴(hexacanth),六钩蚴附着于小肠壁并可穿透肠黏膜进入肠静脉,顺门静脉进入肝脏,此过程一般需6~12小时。泡状棘球蚴成虫多寄生在狐肠道内,其致病过程与细粒棘球蚴相似。

症状

1 症状:①肝区胀痛不适感:肝包虫囊生长较慢,平均每年增大4cm左右,只有当肝包虫囊很大时,才会引起肝区胀痛或不适,这也是肝包虫首发症状之一。②压迫症状:压迫胃肠道引起恶心、食欲不振;压迫胆道可引起梗阻性黄疸;压迫门静脉可引起肝大及腹水;压迫肺脏引起呼吸困难。③过敏反应:肝包虫囊液可少量渗透过囊壁进入静脉,引起过敏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面部潮红等。
   2 体征:当肝包虫囊肿很大时,可见肝区饱满,肋间增宽,叩诊为实音。当囊肿压迫下腔静脉时可有下肢水肿。

诊断

1 有牧区生活史或犬、羊等接触史。
   2 有肝区胀痛不适等症状。
   3 末梢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4 免疫学检查:最敏感快捷的试验是包虫囊液皮试(Casoni试验)。棘球蚴感染者体内存在抗虫抗体。用包虫液加工制成皮试液,注射到人体皮内,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局部形成皮丘或红晕为阳性。其阳性率可达90%。其他还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乳胶凝集试验。
   5 B超显示肝内囊性占位性病变。边缘清晰,囊内有子囊及头节。
   6 CT、MRI显示肝内囊性占位性病变,囊内有子囊或头节呈“水上浮萍”。

治疗

1 吡喹酮:成人剂量25~50mg/(kg·d),分3次日服,10~30天为一疗程,一般用3疗程。
   2 阿苯达唑(Albendazole)的最适治疗方案未定。推荐剂量为10~20mg/(kg·d),分2次口服,体重以60kg为限,30天为一疗程,间隔2~4周需重复多个疗程,或连续服用。
   3 甲苯咪唑(Mebendazole):成人剂量600mg,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间隔l~2周,重复2~3疗程。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