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肠瘘

肠瘘

概述

肠瘘是指肠管之间、肠管与其他脏器或者体外出现病理性通道,造成肠内容物流出肠腔,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病因

肠瘘的常见病因有手术、创伤、腹腔感染、恶性肿瘤、放射线损伤、化疗以及肠道炎症与感染性疾病等方面。
  

症状

1.瘘口
  腹壁有一个或多个瘘口,有肠液、胆汁、气体或食物排出,是肠外瘘的主要临床表现。手术后肠外瘘可于手术3~5天后出现症状,先有腹痛、腹胀及体温升高,继而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征象或腹内脓肿。
  2.营养物质吸收障碍
  肠外瘘发生后,病人出现明显的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代谢失衡。严重且病程长者,病人体重可明显下降、皮下脂肪消失或骨骼肌萎缩。
  3.感染
  由于这些感染常较隐蔽,因此,很难在早期作出诊断及有效的引流。
  

诊断

1.腹部平片
  通过腹部立、卧平片检查了解有无肠梗阻,是否存在腹腔占位性病变。B超可以检查腹腔内有无脓肿及其分布情况,了解有无胸腹水,有无腹腔实质器官的占位病变等,必要时可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
  2.消化道造影
  包括口服造影剂行全消化道造影和经腹壁瘘口行消化道造影,是诊断肠瘘的有效手段。
  3.CT检查
  是临床诊断肠瘘及其并发腹腔和盆腔脓肿的理想方法。
  

治疗

1.控制感染
  2.瘘口处理
  3.营养支持
  4.手术治疗
  5.防治并发症
  6.护理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5-07-22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