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颅内转移瘤

颅内转移瘤

概述

颅内转移瘤为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癌瘤、肉瘤及黑色素瘤均可转移至颅内。临床所见颅内转移瘤大多数为癌瘤转移,占90%以上。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有三条途径:①经血流,②经淋巴,③直接侵入,其中经血流为最多见的途径。转移途径和转移部位与原发瘤的部位有关。如肺癌、乳腺癌、皮肤癌等主要经血流转移,易在脑内形成多发转移癌。消化道癌瘤较易经淋巴系统转移,而播散于脑膜。
  

病因

1.物理因素
  有学者分析损伤与颅内肿瘤的关系指出;①损伤可能促进原已存在的肿瘤加速生长;②促使原来存在的内脏肿瘤发生颅内转移;③使脑内残瘤胚胎组织发生肿瘤间变;④损伤后瘢痕引起的肿瘤。
  2.射线
  临床上恶性程度较低胶质瘤患者在接受术后放疗后,时间不长,原发病灶稳定,临近部位又长出新病灶比较多见。
  3.化学物
  有多种化学物可在实验动物中诱发脑肿瘤,常见的有蒽类化合物、N-亚酸类化合物。诱发的颅内肿瘤,可为各种胶质瘤、脑膜瘤、肉瘤、上皮癌、垂体瘤等,部位以脑皮质下白质、海马区、侧脑室周围、三叉神经、周围神经等处为多。
  4.病毒
  在禽类及脊椎动物中病毒能诱发颅内肿瘤。常见致瘤病毒有腺病毒、SV40病毒、Papavo病毒、Oncorna病毒及肉瘤病毒(RSV)。SV42病毒可诱发实验动物脉络丛或脑室壁的室管膜瘤,发生率几乎可达100%诱发时间约可为90~120天,RSV可在更多动物中诱发颅内肿瘤,时间约35天左右。
  5.遗传
  近年来随着细胞发展遗传学的进展,认为本病的发生机理可能与癌基因表达过度与抑癌基因的失落两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6.饮食习惯
  根据长期对众多脑肿瘤患者的饮食习惯调查发现,患者长期过多食用酸性食物,也是发病的因素之一。长期过多食用淀粉、糖、脂肪、奶酪、肉类等酸性食物使机体体质成酸性状态,有利于颅内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症状

1.颅内压增高及一般症状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及周围脑水肿严重,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而显著。90%左右患者有头痛,70%左右有恶心呕吐,70%以上有视乳头水肿,30%-40%并有眼底出血,致视力减退者约占20%,约15%有外展神经麻痹,晚期约1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并可有脑疝症状。患者一般状况多较差,有的明显消瘦。20%左右患者有癫痫发作,多数为局限性发作。由于肿瘤多累及额颞叶且脑水肿范围较广泛,亦常有精神症状。常见的表现为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等。脑膜转移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局部体征很少见。
  2.局部症状
  由于肿瘤对脑的损害较重,并且常为多发,局部症状多显著,且累及范围较广。依肿瘤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的体征。40%以上患者有偏瘫、约15%有偏侧感觉障碍,约10%有失语,5%左右有偏盲。位于小脑者则有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亦可有后组颅神经症状。
  

诊断

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局限体征较重一般情况较差者,应首先考虑本病。由于脑转移来自肺者多见,应照肺像。如肺像发现肿瘤,或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史者,诊断一般可以确立。进一步确诊需作特殊检查。CT扫描对定位定性以及发现多发肿瘤,诊断价值最高。
  1.血液检查
  一半患者血沉加快,周围血象白细胞常增多,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2.头颅平片
  大多数表现有颅内压增高征,个别的可见松果体钙化移位。
  3.CT扫描
  不但可定位,并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状及脑组织、脑室的改变、特别易于发现多发性肿瘤、肿瘤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呈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影像,混杂密度者常为肿瘤内有坏死囊变,则显示有低密区。强化后大多有明显的块状或环状影像增强、肿瘤周围常有低密度脑水肿带。可见脑室受压变形,小脑肿瘤可见第三脑室以上对称扩大。
  4.颅骨X线平片检查
  颅内肿瘤可以对颅骨产生一些影响,能够从平片表现出来。20%~30%的病例可据此诊断。因此应常规照颅骨正位和侧位平片,必要时作断层平片及特殊位置照片。并结合临床表现正确分析X线征象。
  颅内压增高表现为颅缝分离、脑回压迹增多,后床突与鞍背脱钙、吸收或破坏,蝶鞍轻度扩大。
  

治疗

对颅内转移瘤治疗困难,不易治愈。多主张综合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可缓解患者症状,延长生命。手术治疗包括肿瘤切除术及姑息性或减压手术。脑单发转移瘤,一般状况较好,原发瘤已切除,未发现其他部位转移者,可作肿瘤切除术。如原发肿瘤虽未切除但能切除,而脑部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显著者,可先作脑瘤切除术。待颅内压增高缓解后,再作原发瘤切除术。切除肿瘤时,一般与脑组织易于分离,切除范围应较广泛,争取作到全部切除。肿瘤部位深在或多发性肿瘤,以及脑膜转移,可作减压术,以减轻症状。
  至于原发肿瘤不能切除、有身体多处转移,一般情况很差者,则不宜手术。可给予激素、脱水药物及对症治疗,可短时期缓解症状。手术后一般情况较好,血象正常者。可给予放射治疗,不能切除的肿瘤无多处转移者,亦可行放射治疗。鼻咽瘤等不宜手术的侵入瘤,宜给予放射治疗。一般情况可,血象及肝肾功能正常者,亦可予化学治疗。可予卡氮芥、环己亚硝脲及根据原发肿瘤类型选用抗癌药物。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5-06-24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