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传导性听觉丧失

传导性听觉丧失

  别名:传导性耳聋

概述

大气中的声波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和听骨链活动,使内耳淋巴液产生液波的过程,为声音或声能在人体内传导的正常途径称气传导;大气中的声波直接经颅骨振荡传人内耳的途径,称为骨传导。在声音传导径路上任何结构与功能障碍,都会导致进入内耳的声能减弱,所造成的听力下降为传导性听力损失,称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的程度,可因病变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差别,最严重者,气传导功能完全丧失,听阈可上升至60dB。

病因

1.单纯耳廓畸形:不管是先天性畸形或是后天因素所致的残缺,对听力影响轻微,因为耳廓的集声功能仅在3dB以内。
   2.外耳道堵塞、狭窄或闭锁:可见于先天性外耳道畸形或炎症、肿瘤、外伤等所致之耳道狭窄、闭塞,外耳道异物、耵聍栓及耳道胆脂瘤等原因。外耳道完全堵塞,可致听阈上升45~60dB。
   3.鼓膜病变:鼓膜炎症、增厚瘢痕、粘连或穿孔,使其受声波刺激后之振动面积与振幅下降,致声能损失,听阈可上升30dB左右,若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失去对圆窗的屏蔽功能,听阈可上升至45dB左右。
   4.听骨链病变:包括先天性缺如、固定或畸形和后天炎症、外伤、肿瘤所致的粘连、残缺、中断、固定等因素,致听骨链失去完整性或灵活性,造成声能传导障碍,在耳科临床中最为常见,因为此类病变,常使听力损失超过50dB,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交能力。
   5.咽鼓管及气房系统病变:咽鼓管功能正常,鼓室、鼓窦、乳突气房的容积及压力正常,是鼓膜、听骨链及圆窗膜随声波活动的重要条件。由于炎症、肿瘤或外伤等因素所致的咽鼓管阻塞,都可以造成鼓室气房系统气压下降,鼓膜内陷、鼓室及气房系统黏膜渗出积液,使听力下降,若继发感染或机化粘连,影响圆窗膜运动,可造成超过60dB的听力损失和十分难矫治的病理改变。
   6.内耳淋巴液波传导障碍:可因鼓阶及前庭阶外淋巴液质量改变或液波传导受阻所致,见于内耳免疫病、迷路积水、浆液性迷路炎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蜗窗闭塞。内耳液波传导障碍除表现为气传导下降外,还可伴有骨导下降,常呈现混合性聋的特征。

诊断

1.病史及专科检查:可以了解病变的原因、部位、损害的范围和轻重程度。
   2.听功能检查
   (1)音叉检查:林纳试验(Rinne test,R.T)阴性
   韦伯试验(Weber test,W.T)偏患侧
   施瓦巴赫试验(Schwabach test,S.T.)延长是传导性聋的重要特征。
   (2)纯音测听:骨导听阈基本正常,气导听阈>25~60dB。
   (3)声导纳计检查:用于耳道和鼓膜完整的病例。检查鼓室图及声反射,可以帮助判断鼓室气压功能及听骨链的完整性。
   3.影像检查:可以根据上述检查结果选定,首选颞骨X线片或高分辨率CT检查,可以协助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