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

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

  别名: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综合征

概述

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遗传方式为AR,临床特征为小脑性共济失调,眼毛细血管扩张,免疫功能缺陷导致肺部反复感染及肿瘤易感性高,本病多见于儿童期,1岁左右即可发病,6岁以后眼、面部和颈部出现瘤样小血管扩张。AT患者对电离辐射敏感,染色体畸变是非随机的,常见14/14易位或其他涉及14号染色体的改变,14q12为断裂热点。AT患者易患多种肿瘤,特别是白血病和淋巴瘤,肿瘤发病率高出正常人群10多倍。经过近40年的研究,AT的致病基因ATM终于被克隆,该基因定位于11q22。
   Louis-Bar(1941)首先描述了该病,Boder和Sedgwiek(1977)综述分析了该病例,命名为AT,又称Louis-Bar综合征。
  
  

病因

Gatti等(1988)将AT的疾病基因定位于11q22-q23,Savitsky等(1995)克隆了AT的疾病基因-ATM(AT Mutant)。ATM基因全长约150kb,共有66个外显子,其蛋白是由30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350kD蛋白,具有蛋白磷酸化酶活性。ATM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类似磷脂酰肌醇-3-肌酶,含有蛋白激酶结构域(domain)。野生型ATM基因有下列功能:
   1.与DNA损伤修复有关;
   2.对细胞周期有调控作用;
   3.可控制免疫细胞对抗原的反应;
   4.可介导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
   5.可能与性成熟有关。

症状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ataxia telangiectasia,AT)(OMIM208900)是一种罕见的儿童期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它是累及神经、血管、皮肤、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分泌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婴幼儿期发病的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眼球结膜和面部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反复发作的副鼻窦炎和肺部感染。AT是一种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对放射线的杀伤作用极其敏感,具有自发性染色体断裂和重排的特征,常见有t(14q+;14q-),即同源14号染色体易位,也有14号染色体与7、8号或x染色体的现象。染色体断裂点多见于14q11-q12、7p13-p15和7q32-q35,14q12为断裂热点。AT易患多种肿瘤,肿瘤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10倍,特别高发T细胞性肿瘤。
  

并发症

本病容易反复合并发作的副鼻窦炎和肺部感染。AT还易患多种肿瘤,肿瘤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10倍,特别高发T细胞性肿瘤。
  

诊断

AT诊断是基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别是血清α-甲胎球蛋白、IgA、IgE的检测和头颅MRI检查。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后经γ射线照射证实DNA修复功能有缺陷有确诊意义。基因诊断有助于临床诊断,但花费大,不适用于临床工作。
   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先证者确诊后,对其同胞兄妹行症状前诊断或对胎儿行产前诊断是可行的。抽提胎儿羊水gDNA及待证者、先证者及父母外周血gDNA,经D11S1818、D11S1819、D11S2179三对(CA)n引物扩增,行连锁分析,判断胎儿及待证者是否遗传了两条致病染色体。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