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牙槽骨质丢失

牙槽骨质丢失

  别名:牙槽骨吸收

概述

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炎的另一个主要病理变化,由于牙槽骨的吸收,使牙齿的支持组织丧失,牙齿逐渐松动,最终脱落或拔除。牙槽骨是人体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在生理情况下,牙槽骨的吸收与新生是平衡的,故牙槽骨高度保持不变。当骨吸收增加,或骨新生减少,或二者并存时,即发生骨丧失。

症状

牙槽骨吸收的方式和程度,可以用X 线片显示,但X 线片主要显示牙齿近远中的骨质破坏情况,而颊舌侧骨板因与牙齿及骨组织重叠而显示不清晰。牙周炎的骨吸收最初表现为牙槽嵴顶的硬骨板消失,或嵴顶模糊呈虫蚀状。嵴顶的少量吸收使前牙的牙槽间隔由尖变平或凹陷,在后牙则使嵴顶由平变凹陷,以后牙槽骨高度降低。有人报告牙槽骨量减少30%以上时,才能在X 线偏上看到高度的降低。正常情况下,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约为1~2mm,若超过吸收区占牙根长度的比例来描述。如吸收为根长的1/3、1/2、2/3等。林面的垂直吸收在X 线片上难以确定是几壁骨袋,只有在手术翻开牙龈后才能确定。凹坑状吸收也难以在X 线片上显示。应该指出,良好的X 线片投照条件及正确的投照角度是提供正确的临床诊断的保证。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