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痱子

痱子

  别名:粟粒疹

概述

痱(miliaria)亦称粟粒疹,是汗孔闭塞导致皮肤内汗液潴留的一组疾病,包括白痱和红痱、脓痱、深痱等,发生原因是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和蒸发不畅,引起汗孔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进入周围组织所致。
  

病因


   痱,俗称痱子,是由于环境中的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使表皮角质层浸渍,致使汗腺导管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潴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而于汗孔处出现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
   痱子的发生除高温和高湿度外,尚有其他因素。有人认为汗孔的闭塞是一种汗孔的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此种感染与热和湿的环境有关。但Holzle等(1978年)实验研究发现,痱子的发生与出汗过多无关,而是与皮肤表面大量繁殖的微球菌有关。Mowad等在实验中也发现表皮葡萄球菌能产生一种胞外多糖物质,促进痱的形成。
  
  

症状

1.白痱(晶形粟粒疹)
   (1)损害为多数针尖到针头大小的浅表透明水疱,皮肤表面没有炎症,疱壁薄易破裂,疱干后遗留极薄的细小鳞屑,无自觉症状。
   (2)常见于卧床不起、高热或术后体虚者,好发于躯干和间擦部位。
   2.红痱(红色粟粒疹)
   (1)损害为密集排列的针头大小丘疹、丘疱疹,周围绕以红晕。
   (2)有轻微瘙痒翻灼热感。搔抓后可导致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如毛囊炎、疖等。
   (3)除掌跖外可见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尤以额、颈、躯干等处为甚。
   3.脓痱(脓疱粟粒疹)
   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好发于幼儿皮肤皱折处及头颈部。皮损为针头大小浅脓疱或脓性丘疱疹,细菌培养常阴性。
   4.深痱(深部粟粒疹)
   多累及热带地区反复发生红痱者。好发于躯干和面部。皮损为密集的与汗孔一致的非炎性丘疱疹,出汗时皮疹增大。

诊断

根据发病时的高温潮湿环境,以及特征性疱疹、丘疱疹易作出诊断。

治疗

局部外用清凉粉剂如痱子粉外扑,或用清凉止痒洗剂如1%薄荷炉甘石洗剂、1%薄荷酊;脓痱则外用2%鱼石脂炉甘石洗剂效果好。
  
  

预防


   预防痱子发生应注意:
   1.加强室内通风散热措施,使周围环境不过于潮湿,温度不过高,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
   2.衣服宜宽大,便于汗液蒸发,及时更换潮湿衣服;
   3.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4.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常用干毛巾擦汗或用温水洗澡后撒布粉剂。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