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表皮囊肿

表皮囊肿

  别名:表皮样囊肿

概述

表皮囊肿(epiderrnal cyst),本病又名角质囊肿,系毛囊漏斗部的囊肿,囊腔的上皮与毛囊漏斗部上皮相似,囊壁由内向外依次为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所组成,囊内含有角化细胞和鳞屑。

病因

表皮囊肿的病因为炎症、外伤或胚胎性异位造成表皮植入真皮。

症状

1.青年、儿童多见。
   2.好发于面、颈和臀部。
   3.单个或多数半球形隆起,直径0.5~5cm大小,质地坚实,有弹性,可活动,表面与皮肤粘连,正常肤色或淡黄色。

并发症

表皮囊肿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
   1.无菌性脑膜炎和脑室炎:是表皮样囊肿的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瘤内容物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刺激脑组织引起,其发生率为10%~40%。多数病人在术后1~2周内发生。早期手术和采取显微手术行肿瘤全切除术是预防本并发症的根本措施,一旦发生可采用大剂量激素及抗生素,并及时腰穿放液或腰穿置管行脑脊液持续引流。多数病人经上述治疗可在术后1~4周内恢复正常。
   2.脑积水:发生率较低,主要因反复脑膜炎或脑室炎所致,可采取对症治疗,炎症控制后可考虑行分流术。
   3.慢性肉芽肿性蛛网膜炎:这是由于囊内容物反复排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蛛网膜形成慢性肉芽肿,可给予大剂量激素等对症治疗。
   4.继发性脑神经功能障碍:囊内容物反复溢到颅内,引起脑神经周围纤维化,因此,压迫神经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5.恶性变:表皮样囊肿囊壁为典型的复层鳞状上皮,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恶性变,成为鳞状上皮癌,多次手术后反复复发可发生癌变,尤其是脑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

诊断

1.半球形隆起的肿物,生长缓慢,正常皮色,质硬,有弹性,可移动,直径0.5cm至数厘米,无自觉症状。
   2.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常发生于头皮、面颈部、躯干及臀部。
   3.囊肿生长缓慢,到一定程度即不再长大。
   4.皮损常单发,但在Gardner综合征中头面部可多发。
   5.组织病理:真皮内囊肿形成,囊壁由数层鳞状上皮组成,囊内充满角质,呈环层状排列。如囊肿破裂可引起异物反应。

治疗

有研究认为可用无水酒精、消痔灵、平阳霉素和单方苯酚局部注射治疗。
   达克罗宁具有表面麻醉和抗菌作用,可配合无痛苯酚治疗。

预防

1.注意膳食平衡:膳食平衡是维持机体免疫力的基础,普通食物是机体营养素的最好来源,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等临床情况的患者应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治疗。
   2.食物多样化、搭配合理化:要保证摄取均衡全面的营养,每日食物多样化是必需的,即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展示的五大类食物的比例进行搭配。
   3.少量大餐、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对于放化疗及手术后的病人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增加进餐次数可以达到减轻消化道负担,同时增加食物摄入量的目的。
   4.不宜忌口:忌口应根据病情病性和不同病人的个体特点来决定,不提倡过多的忌口。一般患者需限制或禁忌的食物有:高温油炸、烟熏烧烤、辛辣刺激、油腻生硬的食物等。
   5.多选择具有抗癌功效的食物:蔬果类(如芦笋、胡萝卜、菠菜、西红柿、西兰花、薯类、猕猴桃、柑橘)、大豆及其制品类、食用菌、坚果、海藻类、薏米仁、牛奶、鸡蛋等。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