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弱视

弱视

  别名:Suppression amblyopias

概述

弱视是较常见的儿童眼病。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远视力低于0.8者为弱视。弱视的发病有中度或高度远视、屈光参差、斜视和形觉剥夺(如角膜白斑、先天性白内障)等。1984年Nelso的报道,其患病率为学龄前儿童的1.3%~3.0%。1988年von Noorden报道,在般人群中弱视的患病率约为2.0%~2.5%。1985年国内有关资料统计,37 745位受检人中,弱视约占28%。我国有3亿多儿童,估计1000万儿童患有弱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在出生后早期,视觉系统受到各种不良影响,比如高度远视、斜视、先天性白内障等疾病,使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没有这种物像的刺激,视觉系统就不能得到正常的发育。即使这些疾病后来得到矫正或获得治愈,视觉功能仍然不能立即恢复正常。
   弱视的危害不仅损害单眼视力,更重要的是双眼视觉与立体视觉均受到损害,严重者视力不足0.1。只有及时治疗,视力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许多职业和工种需要敏锐的立体视。立体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劳动率、工作质量和劳动安全。每年高考体检时,总有部分学生由于视力检查不及格而更换报考志愿,这对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建设都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研究弱视的防治对提高我国国民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接班人和振兴中华,有着现实的深远意义。
   弱视的标准:视觉细胞因受光线刺激产生兴奋,然后经过视路传至大脑枕叶中枢,通过分析、综合,才能辨别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胡暗及颜色等。我国规定(1996)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引起的矫正视力≤0.8者列为弱视。

病因

1.先天性弱视: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在新生儿出生的过程中,常有视网膜以及视路出血,这些病变可能影响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形成弱视;有些先天性弱视继发于眼球震颤。微小的眼球震颤,由于震颤频率高、振幅小,不易被察觉,属于冲动性眼球震颤。有快时相及慢时相,与失明眼的缓慢震颤或斜视眼的不规则跳动不同。
   2.形觉剥夺性弱视:所渭“形觉剥夺”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一只眼或两只眼视网膜上的物像消失或变得模糊,外界物体的形象不能清晰地呈映在视网膜上,这种病理过程称为形觉剥夺。如果形觉剥夺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由于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或上睑下垂遮挡瞳孔,致使光线刺激不能充分进入眼球,剥夺了黄斑部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产生功能障碍发生弱视。因此由于眼病丽遮盖婴幼儿眼睛时,应特别慎重,以免形成剥夺性弱视,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必要时可以交替遮盖双眼。4-5岁以后由遮盖而引起弱视的可能较小,即便发生,治疗也比较成功。
   3.屈光参差性弱视:此类弱视多为双侧性。当双眼屈光度数相差悬殊,即一眼的度数很大,而另一眼的度数很小,甚至正常:或者一只眼远视,另一只眼近视,这类屈光不正为屈光参差。临床上规定:两只眼屈光不正的度数,远视或近视相差1.50个屈光度,散光相差1.00屈光度以上者称为屈光参差。病人观察物件的时候,一只眼比较清晰,一只眼比较模糊,甚至两只眼的视力都相当模糊。另外,由于屈光不正的度数存在差异,两只眼在视网膜上的物像大小也存在差异。这样大脑皮质的融像功能受到不良影响,如果相差5%以上,则两只眼的物像不能融合。大脑皮质会主动抑制物像比较模糊的一只眼。屈光不正度数比较高的一只眼就会发生弱视。这类弱视称为屈光参差性弱视。
   4.屈光不正性弱枧:多为双眼,发生在未经矫正的高度远视病人,虽经调节,在看近或看远时仍无法将影像成焦在视网膜上,引起双眼弱视。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视力可以逐渐提高,但需时较长。
   5.斜视性弱视:病人有斜视或曾经有过斜视,由于斜视引起的复视和混淆,使病人感到极度不适,大脑皮质视中枢主动抑制由斜视眼传人的视觉冲动,使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结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早期经适当治疗,弱视眼有可能提高视力。

症状


   1.临床诊断:弱视的预防和治疗年龄有密切关系,但常因弱视被发现得太晚而影响了疗敬。不伴有斜视的弱视则更不易被发现。患儿年龄愈小,检查愈困难,可靠性也愈差,容易漏诊。Simons认为筛选最好不晚于4岁,以期获得最好疗效。他认为检查单眼视力会降低弱视的发生率。
   Ingram建议用麻痹睫状肌检影筛选学龄前儿童弱视和斜视。根据临床观察,屈光参差越大,发生弱视的可能性也越大,弱棍的程度也越深。作者认为用麻痹睫状肌检影法不仅客观、迅速、准确,适用于任何年龄,而且通过这一检查能估计发生斜视和弱视的可能性大小。
   2.临床检查:目前最精确、最可靠但较复杂的检查法是用视觉诱发电位或视诱发反应(viaual evcked polential或visual eroked response,VER)。将两个电极分别放在头部枕叶和耳后乳突处,另有一根地线同贴在前额,用方格或条栅图案作视标,令受检查者注视视标。视标刺激视网膜所引起的反应,经外膝状体,传至大脑视皮质而产生VER。后者通过大装置,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出现的VEP曲线予以描记。不同大小的视标诱发出不同的电位反应,产生不同的描记曲线。随着方格的缩小或条栅的变窄,产生的VEP也逐渐改变。方格越小或条栅越窄,空间频率也越高。这样连续地逐渐减低视标的大小直到最大空间频率引起的VEP几乎不再改变为止,根据这个能够引起改变的方格或条栅产生的额率,可以计算受检者的最高视力。
  
  

并发症

小儿弱视往往并不单纯存在,一般有屈光不正和斜视的并发。屈光不正即远视、近视、散光。大多数的小儿弱视并发症为斜视和远视、散光。不过,这类患儿斜视和屈光不正的成份通过镜片或手术最佳矫正后,视力仍然无甚大提高。所以,弱视出现原因就不是屈光的问题,而是功能的问题。 可以并发屈光参差、先天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等。

诊断

1.视力减退,最佳矫正视力<0.9。
   2.单个字符的视标识别能力高于对多个相同大小字符排列成行的识别能力。
   3.除婴幼儿时期患有完全性上睑下垂以及先天性核性、绕核性和完全性白内障等以外,以一般临床检查方法检查,眼部无器质性病变。
   4.双眼明显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
   5.可有眼位偏斜。
   6.投射镜检查中心或非中心注视。
   7.立体视觉和同视机检查。
   8.VEP示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

治疗

药物治疗法适量补充微量元素锌、铜,因其与视网膜、视神经代谢有关,也有用左旋多巴口服后视力改善,须注意使用方法。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