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人在猝死前会释放信号吗?

人在猝死前会释放信号吗?

2022-05-30  来源:

cht

如今生活节奏变快,压力逐渐增加,猝死的新闻频频爆出:

2021年1月4 日,一名23岁某电商平台员工在凌晨回家路上猝死

2022年2月16日,95后建筑设计师在出租屋内猝死

2022年2月21日,一互联网大厂员工猝死

据中国疾病死亡人数统计报告显示,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0万+。这个数字远远高于自杀、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也就意味着每分钟就有1人猝死。

 

什么是猝死

猝死(Sudden death,SD),WTO对其定义为,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临床上猝死主要表现为突发心搏停止、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瞳孔散大。

那么,只有心脏病患者才会猝死吗?发生猝死前身体会发出“预警”吗?我们该如何预防?

猝死的大部分原因是由心脏引起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停跳,呼吸停止,氧气无法正常供给到身体和大脑,最终导致死亡,这种猝死在医学上叫作心源性猝死。

因此,患有冠心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脑中风和心衰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猝死,但也并不意味着只有心脏病患者才会猝死。

此外,导致猝死的原因还有肺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

 

猝死趋于年轻化

很多人认为,猝死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事,但近年来,我国猝死人群正越来越年轻化。

2020年发布的《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20岁至29岁的患病/高风险人群占比已达到15.3%。

现在的年轻人常有加班、过劳、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在长期熬夜、加班、过劳后,会出现反复晕厥、胸闷、胸痛等症状,有些人以为只是太累了,但其实这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

 

猝死前释放的五个信号

胸痛

如果症状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可能为心绞痛发作,要警惕发生急性心梗猝死。

有的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胸痛表现,可能是胸闷难受、肩膀疼、后背疼、胃疼、牙疼等。

不明原因的症状改变

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现症状发作次数增多、症状加重、不易缓解等,要高度警惕心梗。

比如以前吃1片药可缓解症状,现在吃2片也不管用,以前休息5分钟就好,现在要休息更长时间等。

无征兆的心慌胸闷

没有心脏病的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不明原因的难受;不活动时也憋闷、喘气困难;每天规律胸痛,比如吃饭后、睡觉前等,也要怀疑可能是心肌缺血,要及早检查治疗。

头晕、乏力、心慌

熬夜后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表现,要高度警惕可能是心血管、神经系统在呼救。

晕厥

心脏病患者出现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应尽快去医院查明病因。

另外, 即使是平时身体看着完全健康的人,如果过度劳累、心情激动、饱餐、酗酒、过度吸烟等情况下仍有可能发生不可预料的猝死。

 

那我们在遇到猝死时,该如何急救呢?

平时出现过胸闷、胸痛的冠心病患者,可以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片。

如果遇到心脏骤停、晕厥、濒临猝死的人,应该运用“黄金救援4分钟”法则,即当发现有人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时,判断为临床死亡状态,应立刻施救。

标准的急救措施是心肺复苏施救法,是一种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相结合的方法。

很多人的观点都认为猝死是无法预料的,无法避免的。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从医学的角度看,大部分猝死也是可以预防的,可以防患于未然。那么该如何预防呢?

 

如何预防猝死

1.规律生活。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节制,劳逸结合,量力而行,保证睡眠时间与质量,不要过度劳累,不要熬夜。

2.合理饮食。平时生活中,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补充所需维生素,少吃胆固醇含量高、辛辣刺激性食物,蔬菜与豆制品及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

3.保持良好心情。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减少情绪波动,保持心态平和。

4.定期体检。最好坚持每年一次健康体检,40岁以上的人群, 如果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尤其是合并有两种者,建议进行冠脉CT排查,没问题的可每隔5年复查一次。

5.适当锻炼。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锻炼,选择慢跑、散步以及游泳等方式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