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经常消化不良?或与这5个因素有关

经常消化不良?或与这5个因素有关

2022-07-21  来源:

cht

不少人常有上腹饱胀、嗳气、早饱、恶心等症状,少量进食就出现上腹饱胀和堵塞感。

总是觉得自己病了,但是去医院查不出啥毛病,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些都是消化不良的表现。

受到近些年社会环境变化、饮食和生活习惯改变等多方面影响,我国慢性肠胃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近1.2亿的成年人正在被肠胃疾病困扰,比如食管炎或胃炎、胃癌、肝脏疾病、胆囊或胆道疾病、胰腺慢性疾病等,临床上患者往往会出现消化不良。

然而,还有很多人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疾病,却常常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这可能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无器质性病变或仅有慢性胃炎,以消化不良为表现的症候群,可反复或持续发作。

功能性消化不良十分常见,各国报道的患病率在20%~49%。一些资料显示,约占内科门诊总数的30%和消化病专科门诊的40%~50%。

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两种类型:上腹疼痛综合症、餐后不适综合症,二者也可重叠存在。

上腹疼痛综合症:主要是上腹部不适、疼痛、上腹灼热感。上腹疼痛经常在进食时诱发,但也可以在空腹时发生而进食能缓解。

餐后不适综合症:上腹胀闷、早饱,伴有嗳气、食欲下降、恶心等,常发生于餐后,或餐后加重。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01、饮食因素

如果在平时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三餐不固定、吃饭习惯暴饮暴食、在吃饭的过程中说话、吃过多等,都会造成消化不良出现。

因为胃的蠕动和胃酸分泌有一定的节律,如果长期用餐不规律,就会导致胃蠕动和胃酸分泌紊乱,摄入的食物无法被及时消化;并因此出现饭后腹胀、嗳气、恶心等症状表现。

02、胃底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

进食后胃底可舒张来容纳食物,如这个功能下降就会出现少量进食后即有饱腹感,使胃纳减退。

03、幽门螺杆菌感染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部分患者症状可以缓解。

近年来也发现部分患者急性胃肠炎后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为感染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约25%的急性胃肠炎患者会发展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04、温度因素

很多人出现消化不良,都是在一次吃下大量生冷食物、着凉之后。

如果气候过于寒冷,不注意保暖,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肠胃功能调节度降低,继而出现消化不良。

除此外,一次性吃下大量的生冷食物,也会对胃粘膜、神经系统造成刺激,导致胃部运转异常,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表现;

05、精神心理因素

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常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

如果患者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弱,或者受工作生活压力的影响,经常性的焦虑、失眠、抑郁,也会导致自身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

而实际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往往是这几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后发生的。

如果近期反复出现了消化不良症状,同时还伴随了胃痛、恶心呕吐等表现,甚至是已经对正常进食造成了影响,这就可能是疾病到来的信号,患者应当提高警惕,并及时就医进行筛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