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一到夜晚就emo?原来是它在作祟

一到夜晚就emo?原来是它在作祟

2022-09-09  来源:

cht

“到点了,该emo了。”

这是无数午夜心碎人会发在各个社交平台的文案。

emo,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2021年度十大热词”之一,全称emotional hardcore,原本指的是情绪硬核化说唱,现在更多被用在表达丧、难过等负面情绪。

为什么很多人一到晚上容易莫名其妙难过?到底是什么打开了人们深夜emo的开关呢?

 

早在前两年,我国有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夜间不正常光线下会导致人们情绪不佳的发生。光线除了让人产生视觉外,还会影响情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薛天课题组,首次描述了介导夜间异常光诱发抑郁样表型的神经环路结构与功能;证明了是夜间不正常光线而不是节律或睡眠的紊乱造成抑郁样行为,并且发现了该环路的可兴奋性受到昼夜节律门控调制,首次诠释了光在白昼和夜晚截然相反的情绪作用的内在机理。

薛天教授课题组构建了夜间光干扰模型,来模拟当前社会的不正常光照模式。持续3周,每晚9—11时两个小时的蓝光照射,可以在不扰乱节律或睡眠的前提下,使小鼠表现出抑郁样行为。

 

除了手机蓝光会导致情绪不佳外,卧室微弱光线也会影响人们的情绪。

曾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卧室的低水平光照与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之间有关,而年轻人的眼睛更加敏感,低水平光照影响抑郁症状出现的风险可能会更高。

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光线和抑郁究竟有何关系,但即使是在夜间暴露在微弱的光线下,也可能会干扰我们的睡眠周期,从而干扰我们的夜间情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