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世界早产日 | 了解早产,早早预防

世界早产日 | 了解早产,早早预防

2021-12-22  来源:

cht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 ,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且是继肺炎之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什么是早产?

早产(pretermbirth)指妊娠达到28周但不足37周就分娩,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早产时间的下限定义为妊娠24周或20周,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早产儿出生越早,体重越轻,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就越严重,其近、远期健康出现严重问题的几率越大。

早产时患者会感觉到下腹坠涨、疼痛等子宫收缩(即“宫缩”),部分可有阴道少量流血或液体流出。一般在早产发生之前,孕妇就有一些羊膜破裂,并伴随有阴道流液,骨盆压力增大等迹象。同时也有腹背酸痛的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子宫颈过早扩张,会导致酸痛感未能被明显感知。

 

早产的原因

早产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感染、蜕膜出血、宫腔过度扩张及母胎应激反应等有关。

#01

感染

感染包括宫内感染、全身或盆腔的感染。多种研究证明感染是早产的重要因素。感染可以激活多种炎症通路,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引起机体内前列腺素等物质合成增加而导致早产。

#02

蜕膜出血

有研究表明,早产与母体蜕膜螺旋动脉损伤出血密切相关。

#03

宫腔过度扩张

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子宫腔过度扩张,可使子宫肌层过度伸展,诱导炎症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等的生成,诱发子宫收缩引起早产。

#04

母胎儿过度应激反应

孕妇精神、心理压力过大,可通过内分泌途径使宫颈过早成熟并诱发宫缩,增加自发性早产的风险。

 

早产的治疗

治疗早产方法很多,但效果不一,许多治疗是否有效仍有很大的争议。公认的有效治疗措施可以概括为四项:

及时进行宫内转运,把孕妇送到适合早产儿救治的医院;

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一般可以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和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

产程中使用抗生素,预防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感染;

产前使用硫酸镁,可能降低小于32周的早产儿脑瘫。

 

如何预防早产

积极预防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产检,在每次的产检时,我们都需要把自己身体的不适及时告诉医生,通过进一步检查,采取预防措施或治疗。

积极治疗并发症,对于那些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孕妈们都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否则会因为病情加重,导致医源性早产。

在妊娠期,如果是怀疑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妈,则需进行宫颈环扎。

在生活中需要避免劳累和外界刺激,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比如增加休息时间、保持心境平和,消除紧张情绪,摄取合理充分的营养等。

虽然导致早产的原因很多,但依然是可防可控的,希望孕妈们都能重视每次产检,避免早产的发生,顺利度过孕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