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长期「便秘」还可能会引发猝死?

长期「便秘」还可能会引发猝死?

2022-03-18  来源:

cht

「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致使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可定义为便秘存在。

「便秘」是一种很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据统计,其发病率为2%~28%。随年龄增长,便秘患病率明显增加,老年人群约1/3有便秘症状。

便秘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长期便秘,却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老年人发生便秘,过分用力排便时,可导致脑血流量供应不足引起昏厥:还可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而高血压患者便秘,排便用力还可引起脑血管意外,甚至发生猝死。

 

怎么才算「便秘」?

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推荐使用的罗马Ⅲ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

症状必须包括以下≥2项:

至少25%的时间排便感到费力;

至少25%的时间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

至少25%的时间排便有不尽感;

至少25%的时间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或阻塞感;

至少25%的时间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

排便次数<3次/周。

当然,每个人的排便规律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可能是4~5天才排便一次,但是没有粪便干结、排出不畅等不适症状,则不属于便秘范畴。

 

为何会「便秘」呢?

女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女性的骨盆宽大,肛门前方支撑组织少,直肠阴道隔薄弱;女性肛管较短,排便时直肠松弛,直肠壁处于升高的腹内压与收缩的盆底之间而受挤压。

另外,女性生理周期时孕激素的分泌可抑制肠蠕动,会降低肠刺激感受性导致便秘;孕期腹内压增加,盆腔静脉淤血使肠蠕动受抑制而引发便秘;而顺产,也有可能导致便秘,用力生产过程中,结肠和肛门之间的神经连接有可能受到伤害,但这种伤害是可逆的,神经可以自行修复,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肠道所受刺激不足

饮水不足,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摄取不足,会导致直肠黏膜受到粪便充盈扩张的机械刺激减少,大脑皮层也因为没有足够的冲动,而不产生排便反射,造成便秘。此外,油脂摄入过少,也会导致排便困难。

排便时注意力不集中

排便需要信号刺激,注意力分散,排便信号接收不到位,因运动不足肌肉也“不在线”,不仅容易导致便秘,肛门周围如果长时间受到压迫还有可能形成痔疮。

忽视便意

偶尔因为环境条件不允许而憋着,并不会导致便秘,但经常如此,便秘必定缠上你。当你感觉有便意的时候,肠神经会和肌肉合作把大便“清理”出去,如果总被你拒绝,大便在肠道内等待时间太长,其中的水分消失殆尽,大便越来越硬,容易造成便秘。

胃肠道蠕动缓慢

比如某些维生素缺乏,以及甲状腺机能减退等情况下,食物通过整个胃肠道的时间延长,也可形成便秘。

情绪和压力

排便的一系列动作是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的,所以各种精神神经因素也可以造成便秘。

此外,如果你长期节食,会导致皮质醇等情绪激素分泌异常,产生的后果包括失眠、入睡困难、便秘等。肠道菌群失调:游离糖吃太多了、膳食纤维吃太少了、长时间服用抗生素等,会造成肠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也会引起便秘。

 

「便秘」有啥危害呢?

如果每天均排大便,但排便困难且排便后仍有残便感,或伴有腹胀,也应纳入便秘的范围。

据了解,长期便秘会有诸多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影响美容、导致肥胖

便秘患者由粪块长时间滞留肠道,异常发酵、腐败后产生了大量有害的毒素,导致痤疮出现、面部色素沉着、皮疹等,影响整体的面部美容效果。

肠道毒素还导致人肠水肿,使下半身血液循环减慢,形成梨形身材及胖肚子。

产生体臭、饮食无味

肠道有毒素,可引起口臭和体臭。尤其当毒素聚集的时候,口臭和体臭更加严重。便秘还能使腹部胀满,产生恶心、厌食、食而无味的感觉,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神经衰弱、引发痛经

便秘的病人通常会有烦燥不安、心神不安、失眠等症状,长期的失眠将使患者的体质和抵抗力迅速下降。从而出现神经衰弱的现象。慢性便秘病人由于长期盆腔肌肉刺激,经常会引发痛经。

并发疾病、诱发癌症或猝死

长期便秘的病人可出现并发肛肠病,如痔疮、肛裂、直肠脱垂和结肠憩室。此外还易患荨麻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及胆结石症、头痛以及肩凝症等病症。

长期便秘,会使有害毒素持续刺激肠黏膜,易导致大肠癌。严重便秘的肛门怒挣可使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急剧上升,造成中风甚至猝死。

女性便秘当心患乳腺癌

经常便秘的女性由于粪便在肠道中保留时间较长,粪便的某些物质在大肠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出一种化合物,导致人体卵巢雌激素和雄激素分泌失调,血中雌激素含量增高,刺激乳腺组织,导致乳腺增生。

此外,在大肠粪便中栖息着100多种细菌,长期便秘容易形成致癌物质,而且会导致一种叫威尔斯菌的“坏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大肠癌或者乳腺癌,长期便秘还会导致女性皮肤粗糙,色斑形成。

 

4招有效预防「便秘」

1.坚持日常锻炼

经调查分析显示,对于60岁以上且行走不便的年老者,发生便秘几率可达15.4%,但对于每日坚持锻炼者而言,其便秘发生率仅为0.21%。

所以,为减少便秘情况发生,建议年老者应适当运动,如走路和散步等,或者每日用双手对腹部进行按摩,这样有助于胃肠蠕动。针对长时间卧床患者,建议家属对其勤翻身,并对腹部予以环形按摩或热敷。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引导患者每日清晨进行排便,即使无便意,也可稍微等几分钟,产生条件反射。另外,还应保证排便环境安静,对坐式便器合理选择。

3.合理饮食

建议便秘患者多食用豆类、蔬菜、粮食和瓜果等食物,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应≥1500毫升,特别是于饭前或晨起时饮用一杯温水,能对便秘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另外,建议患者增加对润肠通便食物的摄入,如香蕉、蜂蜜和黑芝麻等。

4.精神心理治疗

合理的心理指导和认知治疗可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和睡眠,从而改善便秘;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必要时转诊至精神心理专科处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