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得了萎缩性胃炎会癌变吗?该如何治疗?
2022-03-16
来源: cht
有的患者总是觉得上腹部胀痛、嗳气,到医院消化科就诊,发现自己的胃镜报告,发现上面诊断有“慢性萎缩性胃炎”。
诸多疑问便涌上心头:“听说萎缩性胃炎容易得胃癌?那我这个是不是特别严重?我该怎么办啊?”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病,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其实萎缩并不是胃整个变小了,而是胃的黏膜层变薄了。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持续的高压、频繁的应酬和不规律的作息导致了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又是其中的“常客”。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包括: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最主要的因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列为一类致癌因子。
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可损伤胃黏膜屏障,使黏膜修复功能减弱,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高龄、胃动力减弱、吸烟等可能是引起胆汁反流的原因。
维生素缺乏:
已有研究表明萎缩性胃炎患者维生素B12、叶酸缺乏、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抑制胃黏膜分泌维生素C,使维生素C对氧自由基和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加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程度。
免疫因素:
胃体萎缩性胃炎与自身免疫有关。
生活方式:
长期过热、高盐饮食,水果、蔬菜摄入少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相关,与酗酒的关系尚不明确。
萎缩性胃炎不一定癌变
萎缩性胃炎有可能发展成胃癌是事实,但多数医生认为10年内癌变率小于5%,说明癌变率不高,更非全部都会癌变。
胃癌患者80%~90%合并萎缩性胃炎,随访发现萎缩性胃炎10~20年,胃癌的发病率为5%~10%。胃癌的发生率与萎缩性胃炎严重程度及病史长短有关。萎缩性胃窦炎常伴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该处易发生癌变。
胃炎演变为胃癌的过程基本遵循这样的规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胃癌。
萎缩性胃炎黏膜功能及结构异常,胃酸减少,细菌增加,使亚硝基化合物合成增加,是引起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只要不拒绝检查,通过定期胃镜活检,早期癌变是完全可以查出来的。
对待萎缩性胃炎,特别是出现了不典型增生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定期检查,科学治疗。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肯定地逆转萎缩性胃炎或防止其发展为胃癌。比较确定的是,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降低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比例。
提醒
不论病因如何,所有患者均应戒烟、戒酒;
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避免食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食物和饮品,如过酸、过甜、过咸、辛辣、过热、过冷食物,以及浓茶、咖啡等,饮食宜规律,少吃油炸、烟熏、腌制食物,不食腐烂变质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规律三餐,避免过快,过饱;
保持身心愉快,不要老处在长期压力或精神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工作和生活;
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