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 世界骨质疏松日 > 骨质疏松骨折要谨防“二进宫”

骨质疏松骨折要谨防“二进宫”

2013-10-23 

  2013年9月24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的“2013中国骨质疏松骨折防治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根据2003~2006年间的全国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估算,中国2006年在50岁以上人 群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亿1千万人存在低骨量。但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我国在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的骨质疏松骨折发病率居高不下,而这些患者中仅有五分之一得到了相应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如何有效地提高骨质疏松的诊断率和治疗率,尤其是如何对已 经发生骨折的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预防可能严重致残甚至致死的“二进宫”,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为此,在2013年10月20日“世界骨质 疏松日”来临前夕,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携手国内骨科知名专家,联合发布了《中国骨质疏松骨折防治蓝皮书》,呼吁全社会关注骨质疏松,提高对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认识,从而减少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
    50岁以上女性7人中有1人脊椎骨折骨质疏松诊治率低
    2003年至2006年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以椎体和股骨颈骨 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北京等地区基于影像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妇女脊椎骨折的患病率为15%,相当于每7名50岁以上妇女中就有一位发生过脊椎骨折
    但由于骨质疏松诊断设备相对缺乏和人们的认识不足,在我国只有约1/5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得到了相应的治疗。对于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脊椎压缩性骨折,由于认识不足和缺乏医疗条件,在我国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严重腰背痛很可能是由于骨折引起的, 绝大部分老人采取卧床、制动、止痛等保守治疗。
    有专家指出,重要的问题是大家对骨质疏松认识不足。比如老年人常见的弯腰驼背,大家都觉得是 个很自然的现象,很少人会想到有可能是骨质疏松在作怪。其实,老年人的身高变矮就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典型症状。另外,一个老年人常见的腰酸背痛、骨头痛,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视。如果腰背部、髋部或四肢的严重骨痛,应该想到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只要想到了,其实诊断很简单,去医院做一个骨密度检测就可以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骨质疏松骨折防治形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携手国内知名骨科专家,撰写这本《中国骨质疏松骨折防治蓝皮书》。”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常映明指出,“编写及发布这本蓝皮书,目的既是为了呼吁全社会关注骨质疏松,促进 骨质疏松的早诊断、早治疗,同时也是呼吁尽早建立规范的治疗模式,对骨质疏松进行全程管理,从而减少其对人民健康的危害。”
   骨质疏松骨折是一种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 常活动中遭受低能量外伤即可发生骨折骨质疏松骨折的常见部位是脊椎、髋部和前臂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危害很大,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研究发现,髋部脆性骨折患者1年内致残率高达50%,死亡率高达15%~33%;且发生髋部骨折的患者中,28%的女性患者和37%的男性患者将在第二年之内死亡。此 外,骨质疏松骨折还会导致慢性疼痛、行动不便和长期残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在存活的髋部骨折患者中,即便骨折后一年仍有1/4的患者不能恢复活动能力。 而一旦发生一次骨质疏松骨折,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很可能再次发生骨质疏松骨折
    北京医院薛庆云教授告诉大家,很多人对骨质疏松的防治观念还停留在单纯补钙的阶段,对于抗骨 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仅仅患者如此,很多医生也是如此。多数骨折患者从未接受过BMD检测,也未接受过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因此有些骨质疏 松骨折的患者在骨折治好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没跟上,结果再次骨折“二进宫”。
    对此,专家建议:首先中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BMD)检测,以便进行早诊断;其次对已有骨质疏松症(T≤-2.5)或已发生过骨质疏松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2.5< T <-1.0),并伴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仅靠补钙是不够的;在补钙同时,可通过长期合理的药物治疗,阻止骨丢失并降低骨折风险。双磷酸盐类药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口服药物需要每周服用一 次,静脉注射药物可以做到一年给药一次。(丁晓榕)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3-09/25/c_125445483_2.ht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