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 流感高峰期 > 北京市卫计委:流感发病后第24—48小时是“排毒高峰期”

北京市卫计委:流感发病后第24—48小时是“排毒高峰期”

2018-01-04  来源:搜狐健康

元旦一回来,不少人就被流感打倒了。可患了流感,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扛着,据说扛一个星期就好了。北京市卫计委提醒大家:有三类高危人群得了感冒,最好尽早治疗。

北京流感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

流感,全称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极易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医学上根据病毒内部的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P)抗原性的不同分为A(甲)、B(乙)、C(丙)3型。

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表示,北京地区目前已进入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达往年高峰水平,且仍呈上升趋势,其中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甲型H3N2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共同流行。

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研究室的监测结果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在门诊、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患儿中占有较高比例,这一病毒更多的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三类人患流感要尽早治疗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发生流感,大部分流感患者是可以自愈的。但对于三类高危人群,如确诊或者疑似流感的时候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1. 婴幼儿,特别是2岁以下小宝宝,更容易并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

2. 孕妇和产后2周内的女性,可能出现肺炎、脑炎或者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3. 年龄大于65的老年人,也可能出现肺炎、脑炎或者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患流感后24—48小时要重点防护

流感之所以“杀伤力”强,关键在于传染性极高,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物也有可能被感染。

但并非每一个感染了流感病毒的个体都会出现流行性感冒的症状,是否发病取决于每个人免疫与病毒间的相互作用。流感病毒经飞沫进入人体的呼吸道,正常人的呼吸道黏膜上存在分泌型IgA抗体,可以清除病毒。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分泌型IgA的含量就会降低,清除病毒的能力就会下降,就可能出现流行性感冒的症状。

一般来说,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3至5个小时即可排出病毒。流感患者发病后的第24至48小时是病毒排放的高峰期,这个时间一定要重点防护。

小贴士:预防感冒多洗手

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洗手。很多人都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但还有很多时候也应该注意洗手,主要是接触脏东西之后和接触食物或粘膜之前。具体包括以下七种情况:

1. 去医院、看护病人后;

2.外出或购物回家后;

3.处理宠物粪便后;

4.给孩子换尿布后;

5.擤鼻涕、揉眼睛后;

6.做饭前、冲奶粉前;

7.摘戴隐形眼镜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