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知识问答  > 知"瘟"防"疫"  > 保护胃肠道,预防“病从口入” > 你听说过“伤寒玛丽”的故事吗?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你听说过“伤寒玛丽”的故事吗?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伤寒的传染源是伤寒病人和伤害带菌者。伤寒病人在整个发病过程都有传染性,以病程第2~4周传染性最大。伤害带菌者的传染期更长,可长期或终身从大便中排菌,在社会上造成伤寒传播。

 在伤寒流行病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玛丽的女佣。她得过伤寒病,随后很快就恢复了健康。但以后“怪事”发生了。她在哪家做女佣,哪家就有人得伤寒。在10年间她换了8个东家,被她直接传染而得病的人达到50多人,间接感染者达200多人。人们把她称为“伤寒玛丽”。

 “伤寒玛丽”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伤寒杆菌最爱在胆汁中生长,它们常常钻到胆囊里,在胆汁的培养下生长。在胆囊的“保护”下,一些抗菌药物也对它们奈何不得,使它们在病人疾病痊愈后仍可继续“赖”在人体内不走,持续不断地大便排出体外,成为“伤寒玛丽”那样的长期或终身带菌者,这些带菌者常常是伤寒的重要传染源,造成伤寒的持续传播。

 伤寒杆菌在外界的生命力很强,可以在水中存活2~3周,在粪便中存活1~2个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并且可以繁殖。夏季气候炎热,有利于细菌繁殖,人们吃生冷食物也较多,疾病多发于夏秋季。

 预防伤寒副伤寒除了要像预防感染性腹泻那样,注意饮食卫生,管理水源,消灭苍蝇和蟑螂,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还要注意隔离和彻底治疗伤寒病人,在饮食服务行业筛查和治疗伤寒带菌者,消灭伤寒的传染源。伤寒副伤寒也可以用疫苗预防。目前国内应用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皮下注射2次,间隔7~10天,70~85%的易感者即可获得保护,保护期3~4年。



分享到:
(创建时间 2012-12)
主编:  蔡晧东     编撰:  cp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