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孩子过敏,存在哪些误区?
2021-10-22
来源: cht
在生活中,过敏的人并不在少数,万一遇到的是孩子过敏,更是让家长们着急。
今天,让我们走进过敏,看看那些有关过敏的错误说法,究竟是怎么回事。
过敏性疾病的误区
Q过敏就是起皮疹,能自行缓解?
错!
孩子过敏,可出现皮疹,导致荨麻疹、湿疹或者特应性皮炎,也可能出现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其它系统的症状。食物过敏或者吸入过敏原暴露引起的皮疹,若未予以重视,未给予规范化的诊疗和预防,往往无法自行缓解。
Q过敏不具有遗传性?
错!
事实上,过敏性的疾病,往往具有家族遗传性。与支气管哮喘及变应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相似,食物过敏的发生也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中的一方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那么子女的患病率为20%~40%;如果父母双方均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子女患病率可高达50%~70%。
但是,这些孩子所表现出的过敏性疾病,与上辈人不一定是相同的,比如父亲是支气管哮喘,孩子则可能是食物过敏。
Q酵素可治疗过敏?
不科学!
酵素,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酶的日语。有传言说,过敏原多数由蛋白质构成,因此可被酵素分解而治愈,这是不科学的。目前为止,尚未经过任何临床证实这种方法有效,倘若贸然使用酵素(酶),可能会对过敏机体带来进一步的伤害。
如何应对过敏性疾病
实际上,对过敏性疾病的诊疗,需要重视整体理念,强调综合诊治等。例如,儿童过敏性病症,可在不同器官系统出现:
食物过敏,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的腹泻、呕吐和便秘等;
皮肤系统的皮疹及皮肤瘙痒等;
呼吸系统症状的咳嗽、喉头痰鸣和喘息等。
同一过敏原,还会导致不同的疾病。例如,尘螨过敏,可能会导致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及特应性皮炎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当重视整体理念和综合诊治。
在国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是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常见治疗方式,并会辅助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等进行治疗。对于已知有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建议随身带上可阻止严重过敏反应的肾上腺素注射笔。
另外,对于食物过敏的有效预防,要求避免摄入相应的食物。因此,标注出可能存在的过敏原物质,预防儿童过敏,还需要孩子的家庭、学校、食品行业、政府机构和公共卫生当局等多方协作。
食物过敏治疗
常用方法包括饮食替代、饮食回避、逐步少量逐一添加食物等。待皮疹消退、皮肤瘙痒得到改善,或者胃肠道和呼吸系统症状改善之后,若检测出某种食物的过敏指数不高,通常情况下,该类食物可逐渐从少量到多量的进食。
随着少量进食以及年龄增大,牛奶、鸡蛋等食物的耐受情况会增加,其过敏反应也会相应减轻。但是,若检测出牛奶和鸡蛋的过敏指数很高,又有相应临床症状,那么便需要在较长时间内,回避奶类、蛋类以及相关食品。
若是海鲜类过敏,如虾、鱼和蟹的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指数非常高,建议终身都不要食用,因为此类食物通常不易耐受。
另外,临床上用母乳喂养孩子,也可能会出现食物过敏。若要继续母乳喂养,母亲应当回避相关食品。
结语
孩子过敏要重视,
远离误区早诊治!
对于过敏问题,我们千万不能大意,要尽早去医院进行诊治,不要随意自行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