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感冒不能小瞧,它的“亲戚”你可扛不住!

感冒不能小瞧,它的“亲戚”你可扛不住!

2021-10-19  来源:

cht

说到感冒很多人可能会有些不以为意,认为感冒只是小问题,简单吃点药扛一抗就可以“满血复活”。但如果得的是病毒性感冒,而且长时间没有痊愈可就没那么简单了,长时间未治愈的病毒性感冒容易引发病毒性心肌炎。

那么,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它与感冒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多种病毒侵犯心脏而引起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坏死或溶解,从而导致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的疾病。

在引发疾病的各种病毒中,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为多见。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往往先出现感冒或流感症状,症状逐渐好转或消失后,心脏异常的征象开始显现。

 

病毒性心肌炎的易感人群

20~40岁的青壮年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群体,这类人群身体素质一般较好,且工作和学习压力较大,在此群体中很多人仗着年轻,不注意身体,经常对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置之不理,直到无法忍受了才去医院就诊,而到了这个时候,心肌细胞往往已经受损严重。

 

如何应对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常感到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症状,约1到3周后会出现心肌受损。

心肌受损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乏力等,严重时会因心跳骤减导致急性脑缺血,引起抽搐,或心跳骤停而死亡。

轻度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常见心脏跳动过速或缓慢等症状,若发现心肌缺血改变,要及时给予营养心肌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通常1~2周可治愈。而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迅速,应及时治疗。

因此,若在感冒发病后1~3周出现全身极度乏力、胸闷、心慌、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方法是病因预防,即预防病毒感染,尤其应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

 

要想预防病毒感染就要做到: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3.饮食上注意营养搭配,增加蛋白摄入;

4.在感冒发生季节,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

 

结语

所以,感冒后一定要记得多休息,一旦出现明显气促、胸闷、心悸、胸口有轻微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千万不要硬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