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耳鸣不止?或是大病将至!

耳鸣不止?或是大病将至!

2021-10-11  来源:

cht

不少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周边很安静,但耳边却有奇怪的声音:有的像电视无信号时的吱吱声,有的是像蚊子飞似的嗡嗡声,又或是像弱弱的电流声那样嘤嘤嘤……

如果这一切不是在梦境中发生的话,那就要注意了,你可能出现耳鸣了。

 

什么是耳鸣

耳鸣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完全健康的人也能听到耳鸣。比如,在安静空间中堵住自己的两只耳朵是可以听到耳鸣的。

患者对耳鸣的描述常有不同。患者感觉到的声音多种多样:风吹的沙沙声、汽车的鸣笛声、心跳的扑通声,甚至还能听见虫子的叫声、嘈杂的谈话声等等。

 

耳鸣的原因有哪些

耳鸣发病年龄的分布非常分散,从新生儿一直到80岁以上均可出现耳鸣。

 

老年人耳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种:

第一个是血管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病会对全身血管产生不良影响。内耳里面的血管同样在影响范围内,如果内耳动脉硬化缺血,耳鸣症状就会加重。

第二个是听觉器官的退化。人老了之后,听觉退化,这会导致传递到大脑的信号出现部分缺失,最终导致耳鸣。老年人睡眠少,思虑重。不良情绪或忧虑状态,也是引起耳鸣的因素之一。

年轻人耳鸣的原因多与情绪相关。比如,工作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等。加之部分年轻人作息不规律,熬夜和睡眠不足也会引起耳鸣。

此外,游泳呛水、擤鼻涕不当导致的中耳病变,梅尼埃病、药物中毒导致的内耳病变,颅内外血管异常,以及外耳道堵塞等,都会引起耳鸣。

 

耳鸣该如何防治

一般来说,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耳鸣,通过规范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很大,长期耳鸣就很难改善了。有长期耳鸣或突然耳鸣症状的,建议及时就医,确定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听力是否下降。

耳鸣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忌自行用药。因情绪因素引起的耳鸣,在消除不良情绪后,耳鸣会缓解。“话疗”、冥想等方法都有一定效果。

耳鸣有很多种,有两种需要特别注意。

1.如果按压同侧颈部,耳鸣就减轻甚至消失,说明这种耳鸣可能是血管源性的,需要去医院详细检查。

2.合并眩晕、听力下降甚至不能自如活动的耳鸣常常预示着比较严重或复杂的疾病,应该及时就诊。

 

Tips:以下5点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耳鸣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规律作息,不抽烟,少喝酒。

改变不良挖耳习惯。耳道堵塞后,不要自己乱挖乱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掌握正确的擤鼻子方法。按住一个鼻孔,另一个鼻孔出气。如果双边鼻孔同时用力,可能会因咽鼓管压力过大引发中耳炎。

科学用药,慎用抗生素。抗抑郁药物、抗过敏药、扩血管药物、磺胺类抗生素等,均可能引起药物性耳鸣。

尽量远离噪音。90分贝以上的噪音,可能使内耳受伤从而引发耳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