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老年人防疫要做好这些事!

老年人防疫要做好这些事!

2021-08-27  来源:

cht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全球流行,毒株不断出现变异,从阿尔法(Alpha)、贝塔(Beta)到德尔塔(Delta),再到最近的拉姆达(Lamda),来势汹汹。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免疫力、抵抗力都在逐步地降低,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同时,老年人往往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

那病毒来袭时他们该怎样防护?特殊时期,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朋友又该怎么办?

 

一、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接种疫苗

新冠疫苗是目前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疫苗接种可以有效的降低新冠肺炎的发病率和重症率,降低死亡风险。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中,推荐对于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可接种。

对于老年人群而言,若平素身体健康,无明确疫苗过敏史,无急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或合并慢性疾病、但慢性疾病处于稳定期的老年人,均建议按规定接种疫苗。

 

二、老年人更应加强居家防护

要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谨记科学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不扎堆、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口罩佩戴使用要规范。一次性口罩不可多次使用,尤其不建议采用酒精、蒸煮等方式对口罩消毒;普通棉布口罩没有防护效果,推荐优先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其次选择医用护理口罩。不建议老年人日常使用N95或KN95等防护口罩,因为其密闭性太强,呼吸阻力较大,长期佩戴后可能出现缺氧而导致的胸闷、气短、憋喘等呼吸困难症状。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更要谨慎。

老年人呼吸道比较脆弱敏感,应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产品。勤用流水洗手,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由于老年人皮脂腺功能退化,皮肤容易干燥,勤洗手可能会加重皮肤皴裂,可配合涂抹护手霜。

要做好日常身体监测和管理。相当多的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要遵医嘱,按时、规范服药,勤量血压体温,注意保暖,病情有变化及时就医。

保持社会接触,适度关注疫情。与身边的子女保持沟通;通过电话、微信等与亲戚、朋友聊天,降低心理应激;关注官方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

子女及其他家人的陪伴、理解、支持对于老年人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也非常关键。要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常常提醒并帮助老年人进行科学防护,理性辨别信息。多观察,及时识别老年人的不良情绪及身心健康问题,互通信息和状态,相互理解和支持。

 

三、特殊时期,哪些老年性疾病不能耽误

疫情期间,广大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对到医院就诊,在心理上比较抵触,不时出现老年患者有病不看,自己硬撑的现象,从而延误了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一般而言,老年患者出现了急性外伤、骨折、泌尿系结石、急腹症等外科疾病时,往往会及时就诊。但很多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由于久病成“良医”,对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早期或发作先兆,不够敏感,易于忽视,贻误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具体而言:

 

1.心脑血管疾病。此类疾病的老年患者众多,在季节更替、气候变化,外界刺激、情绪波动等情况下,甚至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相关不典型症状,比如头昏、乏力、胸闷、心慌、血压波动等,应及时就诊,排除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2.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不能因为害怕疫情,自行处理。应积极至医院就诊,通过专业判断,是单纯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或基础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性发作(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普通肺炎等),还是新冠病毒感染。

3.消化系统疾病。如老年人不慎进食不洁食物,导致急性胃肠炎,一旦出现上吐下泻,容易并发水盐电解质紊乱,出现脱水或休克,进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应及早就诊,控制感染、纠正脱水,避免并发症。

4.代谢系统疾病。很多老年人有II型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在高血糖的状态下,一旦合并感染等,可以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危及生命。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现血糖异常,也不能因为没有多少自我感觉不好而视而不见,应当及时就诊,调整血糖。

5.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果老年人出现消瘦、纳差、乏力、水肿等,也应高度重视,不能简单的归于老年性的生理改变,应早期积极就诊,排除肿瘤性疾病等。

 

总之,一旦出现某些疾病征兆,不能忽视,应及时就诊,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