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心悸、胸闷、濒死感?原来是「惊恐发作」!

心悸、胸闷、濒死感?原来是「惊恐发作」!

2021-10-27  来源:

cht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旨在提高全世界的人们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

实际上,精神疾病位居我国疾病总负担中的首位。目前,国内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约有1600万人。这意味着,我们身边每100个人中,便可能有1人存在精神/心理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种特殊的精神问题——「惊恐发作」。

有一些朋友,平时的生活看起来很正常。但是,有时似乎是无端之下,便出现了心悸、胸闷乃至于严重的濒死感。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以为自己是患上了心脏疾病,就诊时,却发现身体没什么异常。

其实,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是「惊恐发作」的表现。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万一惊恐“来袭”,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惊恐发作」是什么

「惊恐发作」,又被称作急性焦虑发作,是一种慢性的焦虑障碍。发作时的特征,包括: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非预期惊恐发作并因此出现行为改变等。

由于会出现心悸、胸闷、气急等症状,常被误认为是心脏病。

在「惊恐发作」时,还会产生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抑郁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能会转入慢性波动的病程,甚至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

但是,如果在早期就得到诊断和治疗,可以获得让人满意的疗效。急性期治疗之后,50%~70%的患者症状可得到缓解。

 

「惊恐发作」怎么办

首先,我们需要去医院就诊,确认到底是躯体问题、还是心理问题。确诊后,可进行下一步治疗。

在治疗「惊恐发作」的方面,主要有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治疗的目标,主要在于尽早控制惊恐发作,预防再次发作。

治疗过程中,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并且在医生的帮助下,意识到:由焦虑导致的躯体症状,虽然貌似可怕,但其实是由心理障碍引起,自身是无害的。这样一来,可以避免焦虑进入恶性循环。

在日常生活里,万一「惊恐发作」了,我们也勿刻意去压制对抗,以免起到反作用。相反,我们要坦然接受,顺其自然,不要自己吓自己。通过自我安抚,症状也会逐渐平歇。

 

「惊恐发作」如何预防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速,每个人的压力都十分巨大,再加上熬夜、嗜咖啡与浓茶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其实都是「惊恐发作」的诱因。

因此,想要预防「惊恐发作」,我们应当尽量避免这些因素。例如,职场人士需要减少应酬,保证充足睡眠,减少刺激性饮料的摄入等。

相关研究表明,每当「惊恐发作」时,人的心率加快,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易产生一些对心脑血管有害的激素,而长期、反复的「惊恐发作」,也会增加将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所以,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应当重视「惊恐发作」,尽量避免刺激因素。

 

结语

「惊恐发作」不可怕,

规律生活远离它!

尽管「惊恐发作」会给人带来极其不适的感受,但是,通过规范的治疗和预防,我们完全可以避免它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同时,为了自身的健康与幸福,我们都要尽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里,也不要太过追求刺激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