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知识问答  > 知"瘟"防"疫"  > 防虫灭虫,预防虫媒传染病 > “打摆子”是怎么回事?

“打摆子”是怎么回事?

 “打摆子”是我国南方对疟疾发病时一种形象的描述。因为疟疾发作时,病人先是冷得发抖、寒战,继而又出现高热,所以人们俗称疟疾为“打摆子”。这种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寄生虫性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疟原虫是单细胞生物,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虽然虫子小,但它的一生非常复杂,需要在蚊子体内和人体内两个阶段才能完成它的整个发育。疟疾病人的血液中,有大量疟原虫寄生,当蚊子叮吸疟疾患者的血液时,疟原虫即进入蚊子体内,在蚊子体内疟原虫要进行发育及繁殖,到了一定的阶段,才可以感染人。这时的蚊子如果叮咬健康人,就把疟原虫传给了人们。疟原虫进入人体后,先侵入肝细胞内,不断的扩大自己的队伍,将肝细胞撑大,然后肝细胞破裂,释放出来的幼小疟原虫,一部分侵入新的肝细胞,还有一部分跑到红细胞内,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又拼命的繁殖,像我们吹气球一样,红细胞被胀破,小小的疟原虫进入人的血液导致病人发冷、寒战而出现“打摆子”。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4种疟原虫形态虽然相似,但临床表现却不完全相同。间日疟引起的典型疟疾发作每间隔一日发作一次故得此名。每隔2天发作一次自然是三日疟了;恶性疟基本是每天都会发作;卵形疟同间日疟一样隔天发作一次。当然如果同时感染两种以上的疟原虫,发热的表现就更为复杂了。

 传播疟疾的元凶蚊子也有选择,必须是按蚊这个大家族里的成员,叮咬人传播疟疾的一定是雌性按蚊。



分享到:
(创建时间 2012-12)
主编:  蔡晧东     编撰:  cp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