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行动 > 健康快讯 > 处处尴尬...「社恐」究竟怎么办?

处处尴尬...「社恐」究竟怎么办?

2022-01-17  来源:

cht

你有“社交恐惧症”吗?

社交恐惧症,也就是“社恐”的全称。要说当今网络的一个热门词汇,非“社恐”莫属:不敢打电话、与他人打招呼,回避公开演讲与发言……社交恐惧,似乎已成为年轻人的专属流行病。

 

「社交恐惧症」是什么

社交恐惧症,也叫社交焦虑障碍,属于一种精神疾病。当患者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可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该病通常在童年或青春期起病,也有小部分人会在成年后患病。

社交恐惧症患者,在面对需要社交的场景时,会感到明显不适,产生害怕陷入尴尬境地、被人评判等心理上的紧张情绪,还可伴有脸红、发抖、心跳加速、不敢与他人对视等躯体表现。

然而,“社恐”一词的流行,更多是源于年轻人的玩梗自嘲,含义被泛化、娱乐化了,而病症本身却并未得到公众重视。

不过,随着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与其说“社恐人群增多了”,不如说更多人了解到自身存在的社交恐惧倾向。

 

「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由于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速、压力增大,许多人或多或少都面临一些心理问题。而引发社交焦虑障碍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社会因素

目前的年轻人群体中,独生子女占多数,再加上城市生活相对独立,因此社交频率相对上一代要低很多。

另外,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兴起,使得社交媒体软件得到普及,年轻人更习惯于虚拟世界的交流,不再习惯将自己暴露于人前,由此产生“社恐”的心理。

教育因素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更倾向于让孩子在沟通交流中获得来自长辈、老师等他人的认可,而非鼓励孩子单纯地表达自我。

因此,当长大之后,这些孩子对于获得他人认可的需求相当高,万一不能在社交活动中获得想要的认可,便容易产生回避心态。

个人因素

社恐患者往往拥有认知加工的偏差,在面对人群时,容易夸大出现负面结果的可能,或对模棱两可的情况作出消极解释。

例如,担心由于举止失当被嘲笑、紧张情绪被别人识破等而得到负面评价,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社交恐惧症」怎么办

其实,大部分的“社恐”人,并不需要进行相关治疗,只要选择不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减少社交活动的频率等,就可以保持正常生活。

然而,若社恐症状持续6个月及以上,且严重影响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使社会功能受损时,就应考虑向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进行求助了。

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往往伴随抑郁症等问题,因此不可轻视“社恐”,有问题要及时就医。如有必要,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

对于程度较轻的社恐患者,可尝试采用脱敏治疗、正念疗法等。此外,也要学会调整自我认知,不乱给自己贴标签、下结论等,并且多多参与可表达自我的社交活动。

 

结语

社交恐惧不可怕,锻炼自己克服它。

如果患有“社交恐惧症”,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与引导,找到更好地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就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