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变身“小黄人”?警惕黄疸找上门!
2022-01-14
来源: cht
电影中的“小黄人”,全身黄澄澄,看起来憨态可掬。但是,万一人们自己发生了皮肤、眼睛发黄等情况,就要小心:是否产生「黄疸」了!
「黄疸」是什么
黄疸,指的是皮肤黄染的现象。不过,根据血清胆红素是否升高,黄疸也可分“真假”。
假性黄疸
假性黄疸,往往是由药物或食物中的色素导致的,例如进食了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胡萝卜、橙子、南瓜等)或含黄色素的药物。其血清总胆红素并不高,并且通常是皮肤黄染,而巩膜较少出现黄染情况。
假性黄疸相对来说较为少见,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只要找到引发假性黄疸的相关食物或药物,并不再大量摄入,即可自行恢复,不需特殊治疗。
真性黄疸
当由各种原因导致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检测范围上限(通常为25umol/l),皮肤、巩膜均黄染时,即是发生了「真性黄疸」。这是一种需要临床诊治的严重疾病,且总胆红素数值越高,皮肤巩膜黄染越明显。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真性黄疸可分为梗阻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需通过外科手术解除梗阻来治疗,因此临床上又称之为“外科黄疸”。梗阻性黄疸主要表现为直接胆红素升高,可能由胆管癌、胆管结石、胰头癌等导致。
由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需用药物治疗,它俩又被称为“内科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主要表现为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平行升高,可能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引起;
溶血性黄疸,表现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可能是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引发。
「黄疸」怎么办
尽管黄疸有真假,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提高警惕。当出现小便颜色加深、皮肤和眼睛发黄等情况时,应尽快前往普外科或消化内科就诊,采用尿常规、肝功能等进行初筛检查。
若确认是血清胆红素升高,需做腹部超声检查是否胆管扩张。
如果存在胆管扩张,可能是外科黄疸,需前往普外科或肝胆外科。
若胆管未扩张,则可能是内科黄疸,应前往消化内科或血液科。
结语
皮肤发黄非小事,及时就医并诊治。
遇到疑似“黄疸”的情况,不论真假,建议都要去医院检查一下,以免延误诊治、引发更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