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死亡率几乎100%的狂犬病如何应对?
2021-10-18
来源: cht
今年的9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狂犬病日。它是在国际狂犬病控制联盟的倡议之下,由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共同发起的,旨在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并尽力使之从地球上绝迹。
今年世界狂犬病日,主题是「知真相,不恐狂」(Rabies: Facts, not Fear)。
对于狂犬病,我们可能既熟悉又陌生。从小到大,家长们会叮嘱我们小心猫狗抓挠,以防狂犬病。但是,关于狂犬病本身,我们所知道的可能并不足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狂犬病,详细了解一下有关狂犬病的真相,以及我们应当如何科学应对它。
狂犬病是什么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毒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其传播路径为:患有狂犬病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咬伤或抓伤人类,致使人也被病毒感染。
狂犬病病毒不耐高温,对于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碘制剂以及季铵类化合物(如苯扎溴铵)等敏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以内,除了南极洲之外,其余各洲都存在狂犬病,且99%的狂犬病病人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亚洲的狂犬病病人数,居于全球首位。
而据我国《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的数据显示,大约50%的狂犬病病人,是被家养动物所伤。
近年来,狂犬病的报告死亡人数,一直位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列,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狂犬病有哪些症状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大多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由于该病的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所以又名恐水症。其潜伏期一般是1~3 个月,极少数的情况是短至两周以内,或者长至一年以上。
目前,人类对于狂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因此,我们应当加强预防措施,如给家养宠物打疫苗等。
引起狂犬病的动物有哪些
在自然条件下,狂犬病的储存宿主动物,包括食肉目动物和翼手目动物,以及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猫鼬和蝙蝠等。它们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从而成为传染源,进而感染猪、牛、羊和马等家畜。
狂犬病的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
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在全球范围内,99%的人间狂犬病,是由犬引起的,特别是在亚洲、非洲等狂犬病流行区。
我国的狂犬病病例中,大部分是猫狗引起,其中以狗最多。
被咬/抓伤后该如何处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中明确指出,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就应立即开始。这样的处置,有两个主要目标:
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预防伤口发生继发的细菌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及功能恢复。
图片来源: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在判定暴露级别后,应根据需要尽早进行伤口处理。I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对于 II 级和 III 级暴露,彻底的伤口处理非常重要。这对于预防狂犬病发生,避免继发细菌感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的伤口处理,包括以下三点:
清洗
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不论其是否接种过疫苗,都应立即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一处伤口,时长至少15分钟。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使用狂犬病专业清洗设备及专用清洗剂,对伤口内部进行冲洗。冲洗完成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免肥皂液或其他清洗剂残留。
消毒
彻底冲洗之后,用0.025%~0.05%的稀碘伏、0.005%~0.01%的苯扎氯铵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对伤口内部进行涂擦消毒。
外科处理
在伤口清洗、消毒,并且按需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至少两小时之后,要根据情况,进行后续的外科处置。
外科处置,需要考虑致伤动物的种类、部位、伤口类型、伤者基础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
鉴于我国是狂犬病的高风险国家,猫、狗等预防接种率普遍较低。因此,伤者在确保伤口被恰当处理之后,应立即到指定的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对伤口进行处置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同时,还要对伤人的动物进行观察。
结语
狂犬病,要重视,
预防措施很重要。
野生动物需远离,
家养宠物打疫苗。
平时,我们也要注意狂犬病的风险,尽量少接触野生的小动物,自家的宠物也尽量打疫苗,防患于未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