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肿瘤防治核心科普 | 诊断篇
2021-04-23
来源: cht
4月15日-21日为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点亮抗癌之路 助力健康中国”。近日,中国抗癌协会发布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1)》,从“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5个篇章,普及防癌抗癌要点。
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1)诊断篇
1. 病理检查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
►病理诊断就是从患者身上取下来的标本进行检查分析,小到细胞涂片,大至器官切除,甚至多器官切除。病理诊断已不仅仅局限于形态学,而是融合了各种技术的一个综合诊断学科,其重要性和准确性都在不断地提高。
►病理诊断被认为是许多疾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特别是癌症。这种检查方法对于癌症的确诊率高达99%以上,而且误诊率也比较低,更重要是价格不高,因此临床上无论是什么样的肿瘤,都应该进行病理检查。
►作为现代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它的作用还不止确诊癌症,还可以确定癌症分期。
2. 基因检测对肿瘤精准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基因检测(即分子靶标检测)是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为基础,筛选和鉴定与疾病密切相关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作为药物作用的靶点,通过靶向给药实现有效的靶向治疗及个体化治疗。
►肿瘤分子靶标的出现使得靶标药物能够针对癌细胞本身进行治疗,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重大伤害,缓解患者病痛的同时更带给他们生的希望。
►肿瘤基因检测的意义在于:
(1)发现家族性易感基因,做到零级预防,做到不发生或延缓临床前期症状的出现。
(2)有利肿瘤选药:现在很多靶药是要做基因检测的,比如EGFR基因。知道了你体内是什么基因突变了,才好针对的用哪个靶药,这样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对肿瘤的选择性,尽可能的控制病情。
(3)有利肿瘤分型和疾病进展监测:有的肿瘤比如白血病,就是有根据基因分型,来确诊是哪种亚型,也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而且白血病的监测如缓解期都有基因突变的检测,来判断药效及预后情况。
3.PET-CT对肿瘤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但不适于常规筛查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简称PET-CT)是PET与CT的结合体,PET检查可以提供详尽的功能与代谢异常细胞的分子信息,而CT检查可以发现形态异常组织从而达到精确的解剖定位,通过一次显像可以快速、全面了解全身整体状况。
►PET-CT在定位肿瘤原发病灶、肿瘤分期、复发转移的鉴别、肿瘤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指导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是,PET-CT在健康人群中筛查出恶性肿瘤的比例非常低,因此并不建议将其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
4.胃镜和肠镜是诊断消化道肿瘤最直接、高效的检查手段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最可靠的方法,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更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是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结直肠镜可以观察结直肠部位病变、肿瘤或溃疡,如有需要可取组织检验或行大肠息肉切除。
►临床上害怕做胃镜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是觉得麻烦、痛苦。拒绝内镜检查是跟自己的生命过不去,中国排名前五的肿瘤里有4个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由于恐惧胃镜、肠镜,很多人排斥通过内镜检查进行消化道肿瘤的筛查,是导致消化道肿瘤早诊率低的重要原因。
5.免疫组化检查对肿瘤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免疫组化(IHC)是免疫学与组织化学两种技术的结合,在当前精准医疗的时代,免疫组化(IHC)在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尤其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