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道医生"邓前堆的"代表热线"
2013-03-18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记者在代表驻地采访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的乡村医生邓前堆。采访过程中,来自云南的一个电话中断了记者对邓前堆的采访。邓前堆介绍说,打电话的是自己的老朋友余付友,也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两人同一年从医,各自所在的乡相距有十几公里。为了让记者也听听和老朋友的对话,邓前堆索性打开了手机的免提。
余付友: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电视画面,画面不多,才看到一会儿就没有了。我也看了云南台的新闻,录的画面也是比较短,画面不多。
邓前堆:两会期间这么多人在讨论,转播的时间有限啊。
余付友:新闻里的话只听到你说两句话,‘老百姓一天比一天好,我们乡村医生也会一天比一天好’……
邓前堆做了30年乡村医生,其中有28年老邓是通过怒江峡谷上一根30米高、125米长的索道溜过汹涌的江水,为江两岸的少数民族乡亲治病,这里的人们称他为“索道医生”。直到两年前,邓前堆所在的拉马底村的跨江索道才被两座通车桥代替。邓前堆说,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除了为乡亲看病,如今最想做的是能帮助基层医务工作者改善一些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当乡村医生服务范围仅仅是本村之内,但是作为一个人大代表就是全乡、全县、全州、甚至到全省、可以说是全国的代表,谈一下目前全国的乡村医生有什么困难,帮全国各地的乡村医生呼吁。”
在接受采访的同时,老邓手机一直响个不停。老邓说,自己上会前花三百多元钱买的这部新手机这次可是发挥了大作用,每天都能收到几十条全国各地乡村医生的短信和电话。老邓说,以后干脆可以给这个电话起名叫“老邓热线”了,这部热线一定要全天24小时畅通。“这是我的手机,除了开会或者电池打干以外,我没有关过机,什么想法随时都可以沟通,不管在白天还是晚上,我都不关机的。”
三天后,当记者第二次来到邓前堆的代表驻地,老邓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全国14个省区市的乡村医生给他发来的几百条短信。一边翻阅,一边讲解,老邓还不得不删掉一些时间较早的短信,为的是让新的短信能显示出来。“跟我发短信、打电话的都是全国各地的乡村医生,好多些人都是我不认识的,有些是黑龙江、山东、广西、浙江……有时候电话都接不过来,忙不过来,有些短信也没时间回复,都变成了一个‘热线’了。”
邓前堆告诉记者,很多短信没有留下姓名,但表达的内容都有共同点。“有人发短信来说,‘我年纪已经60多了,有没有好的政策?如果没有什么好的政策我们就想要离岗,不愿意干了。’一般发过来都没有名字,短信一般都是‘我是某个村的一名乡村医生,我现在年龄这么多了,工龄这么多,我还在等待国家给予我们好的政策。’”
对民意的广泛搜集让邓前堆的履职工作更实了。3月12日,老邓和云南代表团的另外两名人大代表、同样也是乡村医生的方连英和陈文琴一起,联名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包括关于将乡村医生纳入城乡保险范畴,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在内的三点建议。
邓前堆:我们乡村医生项目比较多,管的范围比较多,除常见病外还有户保、安保,做起来比较艰难,工资待遇太低了。有些老的乡村医生没有照顾,所以我想把这些建议交上去。
方连英:好好好,我们都是一样,困难几乎都是一样的,工作太多了,太累了。年轻时候累可以,可是我们到了55岁之后我们就什么都没有,我就想提一点关于我们养老保障的问题。你呢,老姐?
陈文琴:我们乡村医生在年轻时什么都可以做,再赶也没有问题。但是老了就没有生活保障,我也想提这个意见。
三人商量:那我们就三个一起来联合提建议,我们一起签名。好,就这么定了!
邓前堆说,他们所提出的建议反映了100多万乡村医生的集体呼声:希望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疗卫生室的用房建设、改善医疗服务环境,解决艰苦地区的医务人员缺乏和人才难留的问题,并在乡村医生待遇方面能够出台相关政策。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之后,记者在人民大会堂外再次见到了邓前堆。在和记者告别的时候,老邓说,回去以后,要抓紧学上网、开微博,这样就能听到、看到更多乡村医生的心里话了。“一有空我就要去乡里去学习(网络)常用知识,经过努力会开微博,微博的名字就叫‘索道医生’吧。我开了微博全国各地乡村医生给我发微博,我就能更好地将全国各地乡村医生的愿望带到会上去。”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3-03-18/content_8527281.html